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人喜欢我

(2015-09-17 07:30:00)
标签:

轮回

心镜

信任

安全感

分类: 爱他人(C课程)心得

没有人喜欢我

作者:善至

 

昨晚想起莫言那首曾让我感动地泪流满面的诗《你若懂我,该有多好》。翻出来再读,再一次泪流满面——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为什么我这么渴望有人懂?

昨晚小组时,因为知性的问题林老师第一次对我很凶的样子。想到之前看到林老师对其他伙伴这副样子的时候,我总是觉得若轮到自己肯定难以承受。可是让我意外的是,我竟然丝毫不觉得受伤,因为没有觉得林老师凶,他只不过在强烈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已,并非在指责我什么。

小组结束后,我依然为这次意外的感受诧异,好像才知道原来真相是这个样子的。忍不住表达了一下,我说这是第一次被林老师凶。林老师回复说:不是凶。我说我也没有觉得林老师凶。结果林老师立刻说:你就是觉得我凶。并且加了三个感叹号强调。哎,看来林老师真以为我觉得他凶呢。

回想在小组过程中,林老师表现凶时有两个伙伴发了笑脸,还有称赞林老师的。我当时的一个念头是:伙伴们,你们可不要误解我,以为我因为林老师这个态度很伤心呢,我可是觉得好玩儿得很那。我好害怕别人误解我,而且其实我在心里已经认定——伙伴们肯定误解我了。这个念头让我很不舒服。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好比是我过的很爽,你们却以为我过的很糟,甚至在以悲悯的眼光看着我。不,我不需要这样的悲悯,这悲悯让我觉得自己是个正在痛苦挣扎的小丑。我很想大声告诉他们——我不是这个小丑,我不是

小组结束后忍不住提这个凶其实绝大程度上出于这样一种澄清的心理:我要告诉你们,我不是那么可怜兮兮的,我很好呢。完全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回事哦。

原来,我害怕被丑化,我不能忍受别人觉得我很糟糕。我希望在大家心里是一个美好正面的形象,我希望在大家心里这个自己够好。这样我才觉得自己够好、觉得自己好。

对于林老师认为我说他凶以及我想象中的伙伴们的看法,我忽然觉得一阵悲哀——只有自己理解自己,人注定是孤独的

孤独,因为没有人懂你,除了你自己。

看到林老师后面继续说“自己的事,只有自己知道,自己了然”。我仿佛看到林老师一副冷峻的面容,并听到一个遥遥的声音传来——自己的事自己搞定,自己的路自己走,你想指望谁懂你?你想指望谁?!

写到这儿我忍不住痛哭一场。

我曾经指望老公来着。我曾经是那么渴望老公懂我、理解我,像一个知音甚至像一个情人一样,与我相知、相惜、相伴、相爱。可是这个愿望每每落空,最终总是发现,唯有自己对自己明明了了,唯有自知自惜自伴自爱。

随后,这个指望又落到了林老师身上。我希望林老师懂我、理解我,像一个亲密朋友一样。虽然一次次明白,这其实只不过是自己的一个幻想而已,可是依然在一次次幻想。

我就是在渴望一个懂自己的人,渴望这样一种关系。

可是,为什么我这么渴望这样一个懂自己的人?为什么我这么渴望这样一种关系?

是因为孤独吗?没有任何人懂、没有任何人理解的巨大的孤独感几乎可以将我吞没。孤零零一个人,没有人懂没有人看到,这样一个自己难道还有任何存在的必要存在的意义存在的价值吗?

这样的一个人,会有谁喜欢她会有谁爱她吗?一个声音回答我——没有人,没有人!

我听到自己心里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没有人喜欢我,没有人喜欢我!”。

这就是那个没有人喜欢没有人爱的自己啊。

此刻,再一次悲痛欲绝。

原来,在我的内心深处,还是这样一个信念:没有人喜欢我。

没有人关注我、没有人懂我理解我,种种这些只不过在继续作证这一深入骨髓的信念——没有人喜欢我。

我之所以那么渴望有人关注我、有人懂我、理解我,其实是这个绝望的我为了扭转“没有人喜欢我”的苦苦挣扎,是为了证明“这个我还是有人喜欢有人爱”而投出的一线希望啊。这个可怜的我,一直在不屈不挠地向外寻找!

没有人喜欢我,没有人喜欢我。这个没有人喜欢的我又一次让我让痛哭。一

幕幕场景同时在脑海中浮现,原来这个没有人喜欢的我随时随地都在现身啊——在看到自己发的帖子沉下去的时候;在朋友称赞别人好的时候;在林老师和其他伙伴说话很亲切的时候;在林老师夸别的伙伴的时候;在群里想发言而不敢的时候;在群里发言而没人理的时候;在老公忙着备课而不认真听我说话的时候;在被妈妈指责穿衣服的时候;在被爸爸否定感受的时候......

没有人喜欢我,没有人喜欢我。我看着这个可怜人,感受着这个可怜人的伤痛,一遍遍地对自己哭诉这句话,直到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情绪伴随出现。

伤心归于平静。此时立刻出来一个念头——没有人喜欢就没有人喜欢吧。

很自然地,另一个念头紧跟着立刻出现——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啦。有人不喜欢我,也有人喜欢我啊。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非常不喜欢我,但是我十分确信的是,有些人非常喜欢我。我不需要再列举任何事实让自己相信。我是有人喜欢的,这本身就是事实。

可是到这里竟然还没结束,片刻的安宁过后,我察觉到一丝丝失落感正在从刚刚获得的平静里渗出来,并且越来越弥散开,渐渐把我笼罩在里面。

正在我诧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我发现此刻自己的自言自语——喜欢能怎么样?不喜欢又能怎么样啊?依旧是各人过各人的生活。喜欢你的人不会一直惦记你,不喜欢你的人自然也不会时刻记恨你。大家只是在某一个点上相会,然后继续各自的路。

失落啊失......

还有忧伤......

我似乎要求的比喜欢还要更多,是什么啊?

是时时刻刻的目光投注!是时时刻刻的念念在心!

我要这个!我要的竟然是这个啊!

意识到这一点我忍不住想:这个我自己都做不到啊,不管是让我时时刻刻想着谁,哪怕是自己。这真是个大妄想啊。

我再体验这个时刻被关注的需要,她意味着什么呢?当我没有被看到时,我就消失了。当我没有被惦记时,我也就消失了。你看到我,我就存在,我就值得存在;你惦记我,我就存在,我就值得存在。

我不想消失,我不想有不值得存在的感觉,我想确信我是值得存在的,所以我才要时时刻刻的关注啊。

那个眼睛亮亮的孩子忽然又出现在我面前了,当她热切的看着这个世界,当她需要一双眼睛迎向她让她看到自己的时候,却恰恰经常没有这样一双满是温暖和爱的眼睛啊!

我望着这个孩子,再一次心碎——渴望时刻被看到,这哪里是什么大妄想啊。这样说太委屈自己、太冤枉自己了。是这个孩子太少被看到了、太少被回应了。这只是一个孩子曾经的伤啊。这只是一个孩子原本健康的自恋太受挫了,所以才会有现在所谓的种种妄想啊。

亲爱的宝贝,感谢你再一次让我看到了。我流着泪一遍遍告诉自己:亲爱的宝贝,这只是你曾经的伤,这只是你曾经的伤啊。我理解了,我懂了。

 

 

 

 

整理者感言:

“一个孩子原本健康的自恋”,这一说法是心理学上的学术用语,换种说法就是:渴望时时刻刻都得到爱,渴望自己内心的需求得到全然的满足,渴望自己是百分之百被爱的。

这所谓“自恋”,是人性的最根本的需求,所以作者说:这是“原本健康的”。

 

作者所说的“存在感”,即我们内心的安全感、对自己的评价,这些,都来源于父母亲:父母的眼睛会像一面镜子一样,告诉我们,我是值得被爱被信任的,还是不值得被爱不值得信任的。

 

这是一面代代轮回的心镜:

面对我们的孩子,我们准备好当一面怎样的镜子?

面对我们自己,我们反射出内心的真实面貌又是怎样一副模样?

如果我们面对自己都是不爱不信的,又如何以澄清的心镜去给予孩子充满爱和信任的映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焦虑成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