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哪里?那个真实的自己
作者:然心
第一次上成长小组,说实话自己是没有太大感觉的,自己在分享的时候也是没有全心投入,有些敷衍了事。也可能是有几个原因吧。首先,对远程视频这种方式稍有排斥;其次,小组课的时间孩子独自在操场玩,心里惦记,无法十分专心;再次,心里顾忌老公,自己说话的时候下意识地不想让他听到,十分放不开;最后,感觉自己的事情无足轻重,说了别人也不爱听。
课程后反省自己,排除前两个客观原因,我试着去看后两个原因背后的东西。为什么会这么顾忌有老公在,和伙伴分享都不敢放大声音,怕他听到呢?那是我最最亲密的老公啊!就在思考的过程中,我突然看到,其实这就是我一直以来的生活方式啊,我就是那个不能做真实的自己的我啊!已经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找不到那个真实的我了。或许,从初中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的时候开始,或许从小学与父母分离独自到奶奶家去上学时开始,又或许从开始懂得去听大人评价和比较时开始,再或许是从无从记起的孩提时代开始……
我是一个记性不好的人,对于小时候的回忆也只有零零碎碎的片段了,而那个真实的我也许就要从这些片段中才能找回来。不记得是几岁的我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奶奶问我,长大了你给奶奶买什么啊?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我长大了你就死了,说完还觉得特别好玩,不想这句话惹恼了奶奶,印象里是非常厉害地说了我,具体说了什么不记得了,但大概是我的身体记住了当时那害怕的感觉吧,真的是害怕了。还有一次,爸爸把我独自放在奶奶家过冬(小时候我家在县城,奶奶家在市里,我家到冬天会比市里冷很多,所以到了冬天爸爸就送我去奶奶家),尽管有爷爷奶奶的疼爱,但没怎么离开过父母的我心里还是非常想念爸爸妈妈,天天盼着他们来接我,就在他们说要来的前一天晚上,我和爷爷奶奶边吃晚饭边听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当听到转天要下大雪时,我一下子哇哇大哭起来,边哭边说明天爸爸来不了了,爷爷奶奶肯定是觉得我这个孩子没心没肺,对我这么好还天天想回家,又很生气地说了我,同样一种害怕的感觉被身体记住了。虽然存在于记忆中的这种经历不是很多,但会不会是小时候太多太多的这种不接纳,太多太多的分别,让我的身体一次次地记住了这种害怕,而使我渐渐地不敢再去表达真实的自己呢?不敢去做真实的自己呢?
小时候我是全家公认的乖乖女,而我家衡量听话的标准是:自己呆在一边,不乱动,不乱说,不去打扰大人,不给大人添麻烦。我家长辈表扬孩子的惯用句式是:看这孩子多听话啊,像是没有他一样。为此,我努力做到不说话,不引起大人的注意,当大人偶尔想起静静地呆在角落的我时,就会表扬一句,ZM真听话,像没有她一样。是啊,这种日积月累的练习,使我已经习惯把自己当成空气,有话不敢说,有气不敢生,这样一个我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也距离那个真实的我越来越远了。
上了小学的我继续做乖乖女,在经过一段适应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而在升初中的时候,一个机缘巧合,我进入了一个4000人中只录取80人正式生的学校,当然,我自己是没有那个能力在4000人中脱颖而出的,我是顶着自费生的名义进入那所学校的。在那个于我看来是聪明人云集的地方,我小学的那点优越感瞬间化为乌有,看着身边那些绝顶聪明的人每天嘻嘻哈哈不用学习也能考到高分,而我则勤勤恳恳丝毫不敢懈怠,每天熄灯后都要到楼道借光看书,有时候甚至要开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学习,即便如此却最多考到班里的中流。初高中那几年,我是背负着家人的期待,极力压抑自己内心的需求,一门心思把自己埋在课本里,除了读书什么都不想,也不敢想。我把自己包裹在厚厚的壳里,没有人能看到真实的我,包括我自己。
后来考上重点大学,似乎终于可以解脱了,但我已经把自己装进壳子,不愿向别人敞开心扉,除了宿舍的几个姐妹,我自然也没有什么朋友。我不知道如何向别人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从心里惧怕和不熟悉的人相处,甚至单独和老师在一起时都不知道该如何去说话。记得一个学长曾和我说,希望我能向别人多打开一些自己的内心世界,我当时都不太明白他在说什么,也根本意识不到我已经把真实的自己丢掉了很多很多年。尽管在与人交往方面也感到很苦恼,但我从没想过我能有什么改变。
直到现在,虽然社会的磨砺让我不再那么惧怕与人接触,但始终是不能那么自然而然,始终还要背着重重的壳。如果不是上次小组课程,我还意识不到一直以来的我是背着壳子在走路,怪不得走得那么累,走得那么慢,走得连路都找不到了!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剥去那层厚壳,我不知道需要多大勇气才能去做真实的自己,总之,让我先来抱抱那个疲惫不堪的ZM吧,这么多年你辛苦啦!你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同,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为了得到老公的爱,背负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到我这来歇歇脚吧,或许,你可能还要继续背着壳子走很长一段路,但是从今天起,我会一直陪着你,在你身边照顾你,好好地,去爱你。
整理者感言:
所有的“壳”,都是我们在成长经历中不自觉的自我保护,感谢它们,感谢自己,用这种本能的智慧,隐去锋芒和棱角,避免自己受到更大更多的伤害。
当然,这种自保方式是有副作用的:渐渐迷失在外界的标准中,听不到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更不敢信任自己,满足自己,以自我牺牲的状态生活着,压抑而痛苦……
亲爱的孩子,你已经长大了你知道吗?你已经具有了保护自己、掌控自己的能力你知道吗?现在,谁也不能决定你的意志,除了你自己;就算没有任何人认同你,你还有你自己的接纳和爱。
你先要做的,就是一点点把在岁月里缺失的爱和接纳填补起来,一点点把被其他人否认的自我确认找回来。你,曾经,现在,所有,原本,就那么美好那么值得这世上最好的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