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陪孩子面对困难和心在一起无分别的爱 |
分类: 爱孩子(A课程)心得 |
陪儿子一起面对困难
8月25日,儿子学前班毕业了。我们一起参加了儿子的毕业典礼,一起感受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也期待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
8月28日,在家休息了两天之后,儿子的小学生活开始了。
儿子的小学所在的校园,是一个军事化管理的综合学校,从小学到高中,孩子很多,规模很大。孩子只能送到大铁门外,门口每天有老师和学生列队迎接,管理也很严格。从铁门进去,里面还有第二道铁门,然后会经过初中部,到达小学部,再往里走是食堂。整个下来是个并不近的距离。
前两天,参加了儿子的家长会,孩子们也熟悉一下校园,很早就放学了。
9月2日,小学正式开学了。
可能因为第一天孩子的东西比较多,允许家长把孩子送进去了。第一天回来,儿子挺开心的。
第二天,一切步入正轨,来到大门口,老师、同学们,列队整齐,身批绶带欢迎大家,保安在门口忙乱的指挥着来往车辆,车多孩子多,儿子的老师也在门口迎接我们,只是示意了一下,就让儿子自己进去了,我在后面喊了一嗓子:先去班级放书包,然后去食堂找同学们吃早饭。我也不知道他听没听见,就这样匆匆分开了。
晚上接上儿子,第一句话就跟我说:妈妈,我今天很倒霉。我早上找不到我们班同学了。我去了食堂,他们都不在,出来就找不到我们班了。我后来哭了,朱朱看见了,安慰了我,又帮我找来了天思老师,后来是天思带我去食堂的。说完了脸上还是很委屈的样子。
我安抚了他:“那你当时一定很紧张吧。刚开始确实还有点儿不适应吧。”
说实话,儿子跟我说完了,一向松心的我,也没把这个当成个事儿。
后面几天,我们有时到的早点儿,有时和班车一起到达,有时也会晚点儿。但是儿子每天早上都开始念叨不想去上学。我仍然认为他可能就是不太适应,接纳一下情绪就好了。
直到开学第二周的周五早上,儿子一睁眼就开始抹眼泪,情绪特别激动,死活不要去上学了。任我怎样安慰,都不肯去。
我看他表现这么激烈,就没再坚持,跟老师请了假,在家休息一天。
儿子一看自己今天真的可以不用去上学了,很开心,一下子放松下来了。
于是我跟儿子聊天,听听他是怎么想的。儿子跟我诉说,觉得上学没什么意思,都是在复习学前班学过的东西,而且课还那么多,都没有玩的时间了。每天早上,自己都会担心赶不上大部队,害怕自己一个人去食堂找他们。当听到儿子跟我说:妈妈你知道吗,每天早上我自己一个人进去的时候,我特别想哭。
听到这儿,我突然明白了:儿子,这些天你内心经受了多么大的压力和恐惧。
是的,在我们成人的眼里,自己进学校到班级到食堂找同学吃饭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在一个六岁孩子的眼里呢?两天前孩子还在幼儿园的学前班里,每天妈妈送到老师手里,然后可以在班级里和孩子们愉快的边吃边聊。可是两天后,就突然被放到了一个那么诺大的校园里,那么多不认识的老师和孩子,完全陌生的环境,自己要走很长一段距离进到教室里,心里还有一种不知道坐班车的大部队的孩子在还是不在,是可以和他们一块去吃饭还是要自己一个人去偌大的食堂找他们的那种不确定,这会让孩子的心里承受多大的压力啊。而且第一天就发生的找不到同学发懵的那件事,一定也给他心里留下了不小的阴影啊!想到这里,不禁深深的心疼起儿子。真不知这些天他是怎么煎熬过来的,难怪今天会有这么大的反应,这都是累积下来的爆发啊!
想到这儿,我紧紧抱着儿子,由衷的说:妈妈理解你,每天心里那么害怕却还坚持去上学,真的很不容易啊!
“是呀,妈妈,你现在知道我为什么不想去上学了吧。”
是的,妈妈知道了,其实其他的原因都是无足轻重的,这才是儿子心里最大的痛啊!却被我这个粗心的妈妈忽视了啊!
我认真地想了想,这或许是儿子上小学面临的第一个困难,这对他来说或许是个不小的坎儿,而且也不是仅仅靠接纳一下他的情绪或是鼓励一下就能迈过去的。我想我应该在这个时候让他感受到妈妈对他的支持,愿意帮助他一起度过这个难关。
于是,我握着儿子的手,对他说:“妈妈知道你心里有压力,你害怕自己一个人进学校。这的确是个不小的困难。但既然这是个困难,妈妈想和你一起想想办法,看看我们怎么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儿子说:“妈妈,我希望能有个老师陪我一起进去。”
我觉得这的确是个合理的要求。也许是老师们确实忽略了这几个每天自己接送的孩子,所有的安排都随着大部分坐班车的孩子的时间走了。而且孩子刚刚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他对这个环境的安全感和模式还没建立起来,并不能因为他的外在已经成为了一名小学生,他就应该一下具备了这个能力,他的内在的确需要一个过程慢慢达到。
于是,当着儿子的面,我给负责的老师拨通了电话,把儿子的情况,事情的来龙去脉和我的想法建议跟老师仔仔细细沟通了一遍,老师也意识刚开学比较忙乱,的确把这个问题忽略了,而且也以为之前跟他们讲过了,应该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但确实没想到孩子内心对这件事情看的这么重。于是跟我说刚好周一儿子的主班老师请假结束可以到位了,她们会关注这件事情的。
放下电话,告诉儿子这个结果,儿子也松了一口气。我说:放心吧,宝贝儿,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妈妈都会帮助你一起面对的。
周一的早上到来了,儿子还是有些不情愿,我安慰他:“放心吧,沈萍不是已经回来了吗?她会帮助你的。”车开到半路,儿子说:“妈妈,我还是有点儿担心自己。”我也觉得需要再次确认一下,老师会不会在门口等着他,他需要一颗定心丸。于是我再次给老师打了电话,这次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沈萍就在门口等着我们呢。
儿子踏实了,不再说话。到了门口,高高兴兴的跟老师拉着手进去了。那天晚上回来,情绪明显很高涨。
就这样,主班老师每天都在门口等着我们,陪着儿子一起进去。儿子很少会再提起不想上学的事儿了。
大概过了一个多星期,老师给我发短信说希望我能观察一下他什么时候可以自己进去了。我也觉得或许是时候了,建议老师也可以直接和他聊聊。毕竟一个主班老师早上应该是很忙碌的,陪伴了这么多天,或许他应该可以适应了。
紧接着,十一假期到来了。儿子一共放了八天半的假期。其实我的心里稍微有点儿担心,不知道刚有点儿熟悉和适应,会不会因为这个长假又开始回到原点。
长假结束开学第一天,儿子又表示不想去了。我想那多半是因为疯玩了那么多天的正常反应吧。大人不是还不想上班吗?到了门口,老师不在,但是第一天允许家长进去,我陪他一起进去了。
第二天,车快开到学校的时候。儿子说:“妈妈,我一快到了就有些紧张。我还是不想一个人进去,我想有人陪我。”其实,我也不确定老师今天是否还会等着我们。我说:“是的,妈妈能理解你,肯定多少还是会有点儿紧张。如果换成了是我小时候,我觉得我可能还不如你呢。”“那你当然不如我了,你们女生就爱哭鼻子。我是男生,我可不会这样。”说着,走到了学校门口,老师果然不在,我以为儿子会跟我悲壮或难舍告个别啥的,但是没想到,小人儿头也不回的坚定地进去了。
回到家,我给老师发了条短信:沈萍,今天你有空的话希望能表扬一下皮皮,今天是你陪他那么些天之后第一次自己一个人进去的。早上快到学校的时候就跟我说:妈妈我一到这儿就有点儿紧张,我不想一个人进去,我想有人陪我。我接纳了他的情绪,鼓励了一下他,也不知你是否会在门口。到了之后你没在,班车已经到了。结果皮皮头也不回就自己进去了,进门还跟老师鞠躬问好。我觉得他挺棒的,所以希望你也能鼓励下他。也许你的表扬他更受用,呵呵。晚上,老师给我回复:他说还是有压力,但跟我说明天还要试试。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了,我感受到儿子内心的努力和想要战胜这个困难的愿望。就像一颗树,你不修它砍它,不破坏它,它就一定会努力向着太阳的方向生长。
第三天,儿子自己进去了,而且,扛着重重的轮滑包。
我毫不吝啬对儿子的赞美,接到他刚一上车,便一顿表扬:“儿子,妈妈今天真是太惊讶了,你真的可以自己进去了呢,你都能做到了,而且自己背着那么重的轮滑包。你真是太棒了!”儿子没说话,但从后视镜里看到小脸蛋上绽开的笑容。
晚上吃饭,我又把这事儿当成重大新闻一样跟爸爸做了播报,爸爸心照不宣的又把儿子表扬了一番,挺夸张的那种。
第四天,儿子什么都不再说了,就那么自自然然的进去了。
我心里好安慰啊!我相信,他的这个坎儿,已经迈过去了。
我想,锦上添花的赞美作为父母的我们更容易做到,而雪中送炭的支持恐怕常常会被我们忽略。当放下那颗对孩子要求和期待的心,全然的和他的心在一起,感受他的感受,发现他的闪光,不比较,不评判,不指责,不抱怨,坚定地站在孩子的身后,默默的支持他,还有什么困难是不能渡过的呢?
心语:这就是和心在一起,而不是和行为在一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