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也和大家分享几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和儿子之间的小故事。

我家儿子很俊^_^稍微打扮一下,就是美丽小女儿^_^瞧,这就是我家婆娘的顺手之作^_^

在海淀公园的草坪上^_^那时儿子只有7周,1年级,现在,5年级了!不过,还是经常对我露光屁屁^_^

这是稍微大了一点了。蹦床早找不见了,幸好,照片还留着^_^

“疯”“酷”一家人(一)^_^

“疯”“酷”一家人(二)^_^
下面,请大家来听故事^_^
不用重写
有一天我临时回家拿点东西,儿子在写作业,看见我过来,飞快地把胳膊往作业前一挡。
这回没事也变成有事了。我说:无论那是什么,爸爸想看看。
儿子红着脸递给我本子,打开一看,一篇潦草的作业配着两个鲜红的大字:
重写!
我拿过孩子手里的笔,在一片东倒西歪的字中圈出3个字:
儿子,这三个字又端正又漂亮,不用重写。
第二天,我检查儿子的作业,圈出十几个又端正又漂亮的字:
这些字又端正又漂亮,不用重写。
几天后,儿子举着作业本说:
爸爸!今天所有的字都又端正又漂亮!
没过几天,儿子又高兴的说:
爸爸,老师夸我了!
我问:夸什么?
儿子:老师说我终于会写中国字啦!
确认的艺术
有一天我送儿子上学的路上,儿子对我说:
爸爸,现在数学题越来越难了……
我听出了弦外之音,回应道:
不会吧,皮纹测试显示你数学智能超好啊!
是吗?儿子有点迷茫:那是不是我的天才还没有显现出来啊?
过了几天,儿子回家,高兴地对我说:
老爸,我的数学智能真的是超好唉!今天这么难的题,我都做出来了,班里只有几个人才做出来!
我在忙着做饭,没有搭理他。过了一会,他又说:
老爸,你说是我认真学习的原因,还是因为我是一个数学天才啊?
我还是没有搭理他。过了一会,他跳了起来:
老爸,恭喜你,你有一个认真学习的数学天才的儿子!
相机丢了
儿子8岁生日时,我送他一架相机,他特喜欢,一直当个宝贝锁在自己的抽屉里。
一天我出来做讲座,我的相机坏了。我来不及了,就从儿子的书桌下面把抽屉弄开,把儿子的相机拿来用。本想用完马上放回去,可是我不小心把它给弄丢了。
我愁死了,怎么交代呀?儿子回来吃完饭写完作业,出来散步时,我对儿子说:
儿子,妈妈在你上学去的时候借用了你的相机,没经你允许。
儿子想也没想说:没事儿!我已经原谅你了。
我说:可是我把它弄丢了,对不起啊!妈妈很难过!
儿子不相信地问:你确定?再找找?
我说:真的都找过了!确实丢了!我又马上补充:妈妈真的很难过。
儿子呆在那里,看着我的脸,想了一会儿,说:
妈妈,其实你也不用那么难过,你想呀!相机还在这个世界上,只是它不在我们这里了!
我想笑又不敢,就依然很沉重的跟人家道歉:真是对不起!
儿子想了一会,看我还是不开心的样子,就说:妈妈,如果这件事还是让你不开心,你就把它从心里拿出来,你的心就轻松了!
8岁孩子说的话多多少少还很稚嫩,甚至在我们听来很好玩儿,但我知道他已经具备了快乐的能力。他能这样反应我的情绪,是因为我们在这之前曾无数次这样反应他的情绪,他习得了这种能力,拥有了这个习惯。
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只有希望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为他们能成为这样的人做些什么。因为这样的孩子不会从天而降,他需要我们在希望之外学会去创造,用身为人师的爱和智慧去创造。
这世上没有属于你的玫瑰园,除非你自己去种玫瑰。
卢沟桥的灯
有一天,我们和儿子从妈妈家回来,路过卢沟桥,天色已晚,桥上的路灯都亮着。
儿子问我:妈妈,卢沟桥的灯为什么是亮的?
为什么?这个问题有点奇怪!
我试着回答:是因为通上电了?
儿子摇摇头,说你不能这样平常地想问题,要有创意!
我想不出来,问儿子:你说说吧。
儿子说:它们是在纪念它们的祖先!
纪念它们的祖先?它们的祖先是谁呀?
妈妈,你想想啊,卢沟桥以前是做什么的?
做什么的呀?
以前,这里是抗击日本鬼子的前线啊!那个时候,人们打着火把,来到卢沟桥,一起来打日本鬼子。火把就是灯泡的祖先啊!
它们亮着就是在纪念它们的祖先,告诉我们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我们的先辈和英雄们。
我们被深深震撼了!
我们庆幸这么些年来,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率真、自然的天性,没有过多干扰和破坏他的成长路线,让他在拥有丰富的情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道路上,自由地生长。
花径寄语:
有很多伙伴抱怨老师,抱怨学校,抱怨社会,抱怨配偶,抱怨老人,抱怨邻居……说这么多不合理、不正确的干扰,根本没有办法教育好孩子!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充满缺陷和不完美,太完美的那不是人间,而是天堂。
但这跟我们的“无能为力”毫无关系!
我们要问自己的是:这世界已经不完美了,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对我们来说,真正需要考虑的其实只有一件事:
我们自己,能不能成为那个真正懂教育的人!
这么一个条件,对于我们的孩子而言,就足够了!就足够足够了!
这世界根本没有缺陷!所有的缺陷其实都是完美!关键在于:
我们是不是那个人!那个真正懂得教育真正能把缺陷转化为完美的人!
这当然不容易!这一定很不容易!
但是,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愿意为孩子改变,那么,还有谁有义务有动力,为我们的孩子而改变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