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杂记之五
(2016-09-23 08:28:47)在宾馆附近吃了稀饭馒头,就背上昨晚就准备好的包上路了。坐地铁到西直门下,到北京北站坐s2号知道八达岭长城的火车,因为听说可以直接爽一卡通,免去了排队购票的时间。等我们到达北京北站,沿着箭头所指方向,找到乘坐s2号火车的队伍。又是很长很长的队伍!听到广播说早上的s2号火车已经售罄,车站入口已经停止让乘客进去,最早的也要到10:59那班车。
许多景点都要赶早排队,似乎只有雍和宫国子监孔庙不需要排队。于是地铁2号线转4号线到了雍和宫。
雍和宫入口两边的厢房可以免费领取香火,广播不断的告诉游客来进香的游客请点三支香,心意到了就行。雍和宫是禁止外带香火的。在第一个大殿,我将免费领取的香恭恭敬敬的全部点燃,虔诚的朝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叩拜。毕竟此行是为了参观,不是礼佛。小孩从来没有来过寺庙,她看上去有点不适应还有点害怕,雍和宫气势恢宏,皇家的威严让人不由自主的肃然起敬。从各个佛殿外部看了看,我们没有进入殿堂里面。香客不是很多,没有摩肩擦踵的拥挤,我们坐在殿外的长凳上休息,看着四面八方来的游客拜佛的姿势一举手一投足都非常的专业
出雍和宫的大门过马路就是国子监街,我们很快的就找到了今天第二站游玩景点---国子监孔庙。国子监孔庙小孩免票,大人三十,还有免费导游领着大家一路参观。导游的解说词好像都是一个版本,应该是背下来的。我们如果遗漏了某个景点,或者因为休息没跟上节奏,可以换下一个导游接着听。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它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子监主体建筑经历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国子监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对于景点的描述我一直不太擅长,只好百度来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了解。跟着导游走,按照讲解员的说法,进入琉璃牌坊,来祈福的考生一定要注意,必须“一步跨进”门槛,以求吉利。而我选择的是右边一个门,求全家平安。我们最后还是被导游带进一个购物店,孔庙内的购物店。说是店内护身符都是开个光的。只有开个光的护身符才能保佑孩子金榜题名,心想事成。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被导游的说辞心动了。面对那么多挂在开个光的孔圣人的牌位前的红色的写有孩子名字的护身符,我们也心动了。一百块钱交给了售货员,她很热心的教我们如何拜孔圣人,如何将这个开过光的护身符戴在身边。我家小孩一步一步的按照她的提示去做,很虔诚。
国子监孔庙除了做为庙堂求学求功名,更多的还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地旅游景点。亭台楼阁小桥绿水,荷花的清香随着脚步的移动不时的摄入心田。更难得的今天天空依然给力,蓝天白云,还有微风。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个地方是皇帝讲学的宫殿,叫辟殿。辟雍建于清乾隆48年(公元1783年),是座四四方方建筑,通高34米,除石基外,全部为传统的木质结构。大殿为金色重檐攒尖顶。大殿正面屋檐之下,高挂着乾隆皇帝书写的“辟雍”匾额,这块华带匾边框为七彩九龙祥云圆雕,其精美程度在北京的名匾中也是极其罕见。辟雍四周建有围廊,红色檐柱、廊柱多达数十根,柱间建雀替,大木构架绘以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彩画。四面开门,门窗装饰三交六碗菱花图案。殿内陈设完全按照当时皇帝讲学时的布局,听说都是原物。大家还是自己看图吧,我实在不会描述。
孔庙国子监是一张票进去的,我们是先看完孔庙再去国子监的。走马观花的游览了一遍,我家小快乐意犹未尽,又进去看了一遍。我就坐在外面的树荫下的石凳上休息,等着她。没想到的是又遇见了我大安庆的游客,她们认出了我。这是一对和我们一样的来北京游玩的母女,孩子今年也是中考。小孩和我家小快乐是少年宫一起学舞蹈的,大约过了六七年了。我早已经认不出她们了。那位妈妈叫住了我,很热情问我是不是安庆的。我一听她的口音,就笑了。世界真大,北京真小,到处都能遇见安庆人!她还问了我孩子中考,我也得知她孩子进了一中。我脸上堆笑的恭喜她们,其实内心很不舒服,因为她的孩子成绩和我家的差不多。
寒暄了几句,她们就走了,导游在那边统计人数。她们是跟团的,我们是自由行。等到小快乐再一次出来的时候,她看见我脸上的一丝落寞,问怎么了。我说没什么,只是有点想家。确实有点想家,想妈妈,想老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