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塔影横江”

(2012-05-27 18:09:37)
标签:

杂谈

分类: 人与自然
 “塔影横江”是安庆的著名的旧十二景之一。塔指的是振风塔,江指的是长江。振风塔依江而立,雄镇皖城,浩浩江水从塔前流过,形成一种奇特的自然景观。登临远眺,“一览众山小”,万里长江奔腾足下,江城景色尽收眼。清初桐城张英等人登塔留诗,“云外平分天柱影”、“半落长江日夜流”。“塔影横江”跃然纸上。如今,滔滔江水依旧滚滚而来,振风宝塔依旧巍巍而矗。绵延千秋,恩佑宜城。
      
   在网路世界里的也有一道亮丽的风景。他就是“安庆塔影横江”。认识他也是在网络世界开始的,随着他摄影的角度不断变化不断深入,我开始慢慢的走进他。
 
   第一次被他的博客打动不是因为他摄影技术的高超,而是因为他敏感的类似于新闻记者般的触觉。2010年的7月13日的那次暴雨造成安庆近半数城区被淹没,中央电视台及各大媒体都有相继报道。我也是在新浪首页上看到了“安庆塔影横江”来自第一时间的纪实图片。便开始关注了他的博客。打开他的博客发现早在当年六月他便开始记录长江的水位,记录每一次洪峰的流过。直到7月13日的那场洪水来袭,他用手中的相机拍下了江水上涨的每一个过程,提醒大家防患于未然。看着洪水肆虐在安庆城市的许多角落,也可以想象摄影师冒着暴雨在洪水中捕捉每一个真实镜头时的艰辛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a7d1980100k9ry.html(2010年7月13日安庆暴雨来袭)
 
   看了他的博客,便喜欢上了。尤其喜欢他拍摄的老街系列图片。“青砖小瓦马头墙,朱角飞檐鱼悬梁”,老街就那样记忆中鲜活了。斑驳的墙壁,湿湿的青石板,吱吱呀呀的木门,还有信鸽飞过窄窄天空轻轻飘落的羽毛。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走着走着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回头望着那个曾经显赫的朱门绣户人家,是想起年少时曾经的鲁莽吗?还是想起了那年鬼子来时跟着母亲投奔乡野呢?。 老街,故乡。它一直没有走远,一直在那安静的等着。。等着。。想起仓央嘉措的诗“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 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 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 不减。。。。。。”终于有一天我们累了,我们回来了,你依旧还是那样不卑不亢,依旧还是那样温婉如玉,静静地守着。
http://aqtyhj.blog.163.com/blog/#m=0&t=3&c=安庆老街
 
   看了博客,走进塔影横江,发现是他对于美女香车的拍摄不是很热衷,很少见到俊朗年少美艳少女。倒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叫人很震撼。暑假里帮父母照顾弟弟妹妹的那位小女孩甜美的笑容在汗津津的脸庞上显得那样纯真;穿着老式蓝布褂绾着银色发髻的老奶奶慈祥的打量着身边的重孙,那样叫人温暖;还有采菊巷里那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总觉得是那样熟悉;余湾路边那位卖橘子的老人在寒风中拢着双手低着头
坐在老板车上打盹让人忍不住叹息生活的不易;更有那皖河养鹅的大哥雄健有力的背影让人踏实。。。。。。小人物小生活,带来的却是深深的震撼,自责,内疚。更多的温暖,柔情。
http://aqtyhj.blog.163.com/blog/static/124113941201202481045422/
 
   塔影横江作品中涉及面最多的是旅游风光摄影。不知道他的经济状况究竟如何,想来一个真正热爱摄影热爱生活的人总不会是金钱的奴隶。为了心中的热爱,为了灵魂中某些无以言说的情愫,什么都可以放下的。金钱算得了什么呢?这点不是许多人能做到的。人在旅途中。那我们就跟着他的相机饱览祖国的魅力山河吧。逛逛仙人居住的仙寓山,那里既有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又有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更有古老浓厚的
文化底蕴。上九华聆听梵音,感受佛国的威严和慈悲。去天柱山拜访三祖禅师,沿着古人的足迹彻底将今生前世遗忘在炼丹湖里,在时光的隧道里纵横迷失。跟着他的脚步去新加坡的空中花园领略沧海桑田的神奇和叹服,去三亚清凉一下,发现美丽见证幸福。在他的作品中会不自觉的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会让你的心灵顷刻间安静下来。人多么的渺小。
 
   烟雨鹞落坪,满山红叶似彩霞!这里的景色美得让人窒息。
http://aqtyhj.blog.163.com/blog/static/124113941201110110117995/
 
  走进塔影横江,分享生活的美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