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需要鼓励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在都市里的人们不再为吃穿发愁了。每一个换季的日子里总要添置一些衣物,尽管有时并不需要。加上现在城市里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宝。吃的穿的玩的总不会让孩子太寒碜,就连每个阶段孩子看的书籍也都是买新的,虽然许多人都知道在图书馆里可以免费借到很多书。这样一来,家里许多的衣服,有的还是大半新的孩子就穿不了了。鞋子总是上半年刚买的,等到暑假过完,新学期开学再去穿却发现鞋子小了。
孩子渐渐长大,衣服件件缩小。家里的衣柜越来越难承受,随着孩子的成长房子也变得越来越窄了。
整理孩子小时候的衣服,嗅着衣物上伴着的孩子若有若无的奶香,回忆着孩子小时的憨态可掬的模样的确很幸福。然而烦恼也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不再穿的衣服鞋子,不再看的小图画书还有那再也不去玩弄的弃在床底盒子里的玩具,这些占据了本来就不很宽裕的房间里许多空间。人不可能活在回忆中,必须要前进,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只有留出更大的空间方能拥抱未来。
问题便出现了,这些孩子小了的衣服鞋子还有不再看的卡通漫画书该送到哪去呢?过去我身边有些农村的孩子,女儿穿小了的衣服我总是拿去给他们穿。可是自从他们土地征收了以后,变成了城里人,我便不再那么做了。也许骨子里总以为城里人会计较这些,还是作罢了。过去在单位上班时,还经常有组织的开展给灾区捐款捐衣物的活动。而现在下岗回家,没有了组织也没有地方献爱心了。那么多的衣服鞋子还有书籍,就在房间的一个角落默默的等待着它们的命运。
看到网上有人发的帖子说的那些捐助地址,说实在的没有仔细打过电话咨询,不太敢相信网上的事。总觉得也许是作秀。再说句狭隘的话,照着那些地址邮过去的话,要是真的能收到也就罢了,万一地址不对,邮费白花了,衣服也石沉大海。要知道,那些衣服鞋子可都是好好的,仅仅是因为孩子穿不了小了的缘故。弄丢了实在可惜。
我觉得这件事应该由政府出面组织,应该设立一个常年的机构来负责这件事。最主要的是要在新闻媒体或者政府网站里公开接收地点公开联系人的电话,方便市民将家里的不用的闲置的衣物棉被捐到那些真正需要的穷困山区。毕竟,在中国贫富悬殊是个不争的事实,地区间的经济落差也是事实存在的国情。将一些能穿能用的衣被,一些能写能看的书本捐到那些贫困的地区,物尽其职,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也是一种对资源的保护,减少浪费减轻污染。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环保角度都是利国利民,百利无一害的。
爱心人人有,只不过有时人们爱的时候很羞涩。许多人不会主动去联系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人们也不会主动打听哪儿可以捐助。但是可能无意间看了某网站,看了某报纸,或者看到了小区的墙壁上贴着的告示,于是心里就不自觉的记住了,哦,原来我们用的衣物可以捐到这里来,原来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地方献出我们微薄的爱心。爱,真的需要鼓励。我们是那么羞涩,总是将爱深深的埋在心里,就连爱的想法都羞于开口。
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走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会不经意就发现一个小木屋,或者流浪者之家,或者爱心救助站,或者旧衣物收纳屋,或者心理疏导所。。。。。。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能体面尊严的得到帮助,同时让一些拘谨羞涩的人能有一个释放爱心的平台。
爱,需要鼓励,需要你我的相互帮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