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
脚
的
外
公
(作者:素面朝天)
外公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今年是外公的一百岁诞辰。
妈 妈是外公在娘娘会上求来的。那时,外公外婆已经有了三个儿子,很想有个女儿。于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庙会上求娘娘显灵送他们一个女儿。想不到在第二年的正月,真的有了我妈妈。
妈妈在外公外婆的心目中比起上面的三个儿子看得还重。也因此,在众多的兄妹中 只有妈妈读了书进了城,当上了工人。外公总喜欢对妈妈说:“要不是我给你念了书,你怎么可能进城当工人?”,妈妈明白外公说这话的意思。所以,从参加工作以来,直到外公外婆去世,妈妈就如同儿子一样侍奉着外公外婆。在农村,像妈妈这样的女儿还是不多的。毕竟,我还有四个舅舅。可偏偏外公外婆有事情就喜欢找他们的大女儿,我的妈妈。大概除了感恩父母,更重要的源自妈妈拥有一颗慈悲的菩萨心吧!
外婆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我的印象不多。只是常听妈妈说起,外婆是个秀外慧中的女人,外公很疼爱外婆,从不让外婆干农活。外婆去世后,外公就把我最小的舅舅送到了我妈妈家,小舅舅那时才十五岁,比我大哥大不了几岁。爸爸花钱帮助小舅学了木匠活,小舅一直就住在城里我家,直到成亲才回到农村。
外公从外婆去世后一直独立生活,放牛,养鸭,种庄稼,日子过得很自在。他从不在城里的女儿家过一夜,顶多是妈妈周四休假那天进城来看看我们,总是带些农村的特产。夏天是一些新鲜的莲藕,莲蓬;冬天则是些晒得很干的小鱼小虾。而每次外公来家里,家里的伙食总是很好,总有我喜欢的肉圆汤及粉蒸肉。小时候,我总纳闷:为什么家里有好吃的,就要来客人呢?长大了,才明白是善良的妈妈知道她休假的日子里乡下总会来人,不是外公就是舅舅们。好吃的是为他们准备的,毕竟那时农村和城里的差距很大很大。
记忆中的外公及乡下的亲戚总是赤着脚,连刚学走路的娃娃也是光着脚的。我也曾试着赤脚走路,可脚一挨地,好扎啊!就作罢了。只是有一次,我小心翼翼的学着表哥表姐的样子赤着脚和他们在河边玩。一会儿工夫,不知是贝壳还是田螺就割破了我的脚,鲜血直流,我吓得大哭起来。在河里捕鱼的外公一下就冲过来,将我往肩上一扛,三步两步就带回了家。好像用炉灶里的灰烬往我的流血处抹了抹,血就止了。那一年我还没上学。
外公在我们孩子的眼里和蔼可亲,他很疼我们。可大人们都怕他,特别是舅舅舅妈他们。外公只要是看到不顺眼的事,无论是谁,他都会当面就骂。有时骂得连已做了爷爷奶奶的舅舅舅妈在儿孙面前都抬不起头。可尽管如此,他们现在提起外公依旧流露出心服口服。
外公是个重情重义的人。75岁时还只身一人去上海看望他20多年没回老家的大哥一家。背着家乡的腊鱼腊肉,担着舅妈做的炒米,芝麻粉,能想到的外公全都带上了。他挑着一副扁担去的,两头是沉甸甸的乡情,兄弟情。回来时,担回了满满的两袋旧衣裳,也捎回了两个堂舅的游子心和割舍不断的亲情。自从后,大外公去世多年了,两个堂舅依然常回老家看看,祭祭祖。
外公就是这样的人。虽然舅舅们怕他,可村里人提起外公没人不肃然起敬的。“石舅舅”和“石小姨”是我外公收养的孤儿。现在“石小姨”提起外公还忍不住流着泪说:要不是二老子(就是二叔)收留了他们姐弟,现在他们可能都饿死了。(外公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二老子”,“二爹爹”-爹爹即是爷爷)在那时,外公外婆已经有了8个孩子,还收养另外两个非亲非故的孤儿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外公去世时将近90岁了,儿孙满堂,四世同堂。在他出殡的那天晚上,我们每人手持一个红灯笼,共90个,就像是90颗夜明珠在黑夜里照亮了外公去天堂的路。
外公走了,可他那写满沧桑,写满希望的眼睛却总在我梦里出现,还有那沾满泥土的赤脚。
哦,我赤脚的外公,天堂一定有舒适的鞋子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