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吴大哥
(2009-06-09 12:53:23)
标签:
杂谈 |
分类: 装B专用 |
别看我平时总是抨击现行的教育,但是骨子里面还是存在着对大学假设的期待,我以为大学还是大学呢。
昨天到某知名大学讲座,别问我是哪个学校,我不是针对某个学校,就不提它的名字了,但这所学校是号称中国综合实力一流的十五所大学之一,是有代表性的。这是一所我很仰慕的历史悠久的学府。
我确实欠考虑,因为是受研究生科协的邀请,我以为是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一个座谈会,但事实上一半以上是本科生。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为大家的热情所感动,但是很快我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本科生,特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其实本质上也就是相当于高四、高五。名牌学校啊,那都是各地学生中佼佼者的集合,或许可以说他们是很擅长学习的,但每当我抛出一些问题,回报的总是一些困惑的眼神。比较而言,还是研究生这一部分的反应会好些。
我喜欢平等的课堂模式,喜欢更多的互动与分享,期待学生对我的挑战。但低年级的学生特别习惯于等待我的滔滔不绝和海量的笔记,他们听课的状态让我明白,他们一定都是“好学生”,可能很擅长“学习”,但又或者可以叫做等待灌输。学生们是无辜的,但是我看到了他们与企业学员的巨大落差,我如果要跟他们分享思考方法,必须重新对他们定位,高估他们与低估他们一样危险。学生们表现出来的僵化也不完全是高校的责任,因为原料就全都是这些认真等待灌输的学生,他们在中学和小学阶段就是被这样栽培的。其实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非常非常脱节,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又是非常非常脱节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和社会是几个截然不同的系统,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此跨越几个系统,不仅难度巨大,而且费时费力,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系统间的跨越不知道会对心灵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当他们最终进入社会系统的时候,压抑、情绪和愤怒是必然的副产品。因为本科生实际接触的研究性课题的不足,造成他们缺乏思考,当提到思考的相关话题时,他们目光茫然。研究生和博士生开始对思考方法和创造力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再次让我感慨,或者说是我们共同地感慨,如果早一些启蒙思维,那该是多么好?不要说思维,几乎没有人对哲学表现出一点兴趣,这与他们的学历不符。
研究生普遍的满足感和自负也让我微微讶异了一下,不过很快就调整过来了,他们对自己过高的评估将来会在社会面前遭到剧烈的撞击,撞击之后不知道心态会发生何种变化?事实上因为更多从事研究性课题,研究生的实际能力理应高于本科生,我是说“应该”,但是事实上未必如此,学校的学术体系与模式和社会需求存在着巨大的落差,现在的官僚学术体系对现实并不十分关注,象牙塔上没有窗户。我曾经见过更知名的一个大学的硕士课题,我发现那其实没有什么研究价值,那是一个关于E化教育平台的研究课题,事实上他们研究的那些东西在一些大企业里早已付诸实践,但遗憾的是他们还在那里孜孜不倦地研究着别人已有的成果,并且认为自己是创造者。当我告诉他们的时候,在读研究生对我眨眨眼说:“嘘,老板让研究啥就研究啥,犯上的话不要说哦。”学术里竟然还有了犯上的概念了?
问题很多,研究生阶段只是一个思维的启蒙阶段,而在此之前的学生们几乎没有自主的思考意识。某种程度上,大学以上的教育需要把大学以前教育形成的东西完全翻过个儿来,但是很艰难,积重难返。而我在高中生里推广思考方法的训练时,一个家长曾经抱怨,每个星期如果拿出两个小时的时间来训练这些虚无的思维方法,不知道要少背多少单词,少做多少习题?这同样是一所全国重点中学的学生家长的心态。而一所示范小学的校长则曾经跟我非常明确地表示,所谓思考方法的训练,不知道能不能得到初中的认可,小升初更多看的是奥数水平和英语以及其他的竞赛成绩,初中考察什么,小学就加强什么。至于加强的那些对一个人的一生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校长说,那不是他的职责范围。
即将要给一所学校设计博士生思维训练的课程体系,从未感觉过课题如此的沉重,心情如此沉重,现状远比我想像的更沉重。学生们所表现出的热情让我觉得未来依然充满希望,但愿我能多给他们一些帮助。
。。。。。。。。。。。。。。。。。。。
耗子:
1.研究生和博士生开始对思考方法和创造力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
恩,恩,恩。
2.这篇文章写的真好,我要多看几遍。保存下来先。
3.吴大哥,您的一个观点我是相当的不赞同。科研分2块,一个是基础科学的研究,一个是实践那块的。
作为一个工科博士生,我现在搞的是基础科学那块,成果正在酝酿过程之中,过段时间会搞实践那块。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但您凭一个例子就下断言,是不是早了点?!
您说的企业搞项目我也理解,前几天我负责一个企业项目的时候和工程师聊过,企业是为了经济效益才如此的。他们需要的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而我们搞出来原因才是重点,这样会产生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再说了,我老师的好多项目都是和企业一起做的。
好像煮饭的水和米,没有谁对谁错,谁多谁好。侧重点不同。
这世界上那里有绝对的对与错啊?!
只有合适或者不合适,先进与落后而已。
您的一个观点我是认同的:我感觉我的大学,刚刚开始。可惜本科都TMD毕业3年了。呵呵。
1.如果早一些启蒙思维,那该是多么好?
Bingo!
2.不要说思维,几乎没有人对哲学表现出一点兴趣,这与他们的学历不符。
我好多同学连林徽因是谁都不知道。
3.研究生普遍的满足感和自负也让我微微讶异了一下,不过很快就调整过来了,他们对自己过高的评估将来会在社会面前遭到剧烈的撞击,撞击之后不知道心态会发生何种变化?
吴大哥,您的观点显然该淘汰了,这都什么时代了。
4.问题很多,研究生阶段只是一个思维的启蒙阶段,而在此之前的学生们几乎没有自主的思考意识。
赞同!
我的独立思考阶段始于您,现在在我在导师身上得到了数量级似的延续与发展。谢谢吴大哥哈。
健身记录:
大腿内侧2组——50/组
俯卧撑10组——10/组
哑铃12.5KG5组——10/组
仰卧起坐5组——20/组
臀大肌锻炼2组——50/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