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可疑的重罚,可疑的“多数人意愿”

(2016-04-06 21:26:27)
分类: My时评&学术

网民“扬缓”的杨老师是陕西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中心小学的一名女教师,这两天她“摊上大事了”。该校叶校长认为她在学校微信群里说了一句“今天下午开会让狗咬了一下”是指桑骂槐,骂了自己,于次日召开全体教师行政会议,通过无记名投票将“扬缓”停职停薪一周。对此,叶校长回应称,自己有权作出“停职停薪”决定,既然当校长,就有权处理学校的人、财、物。(12月3日《华商报》)

杨老师在微信的一番吐槽,最终给自己招来了不小的麻烦。言者未必无心,听者却注定有意。虽然几乎没有人能说清,那一句“让狗咬了”的独白,到底是随口一说,或者是当真意有所指。但是,敏感而强硬的叶校长,还是迅速认定该事件纯属“野蛮谩骂、恶意中伤”……这之后,这场琐碎的争执,终于因为女教师被停职停薪,而变成了复杂起来。所谓的是非对错,似乎也就此模糊。

就围观者的立场来看,叶校长因为自身的绝对强势,悄然间已经成为“可疑的一方”。尽管他自视是受害者,却始终无法将杨老师的“辱骂”坐实。可即便这样,却不妨碍对杨老师开出重罚!回溯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无疑很容易给人一种“恃权倾轧”之感。其实,针对杨老师的处罚并非不可以,然而其前提是,必须基于确定的事实认定和合理的决策流程,唯有这样才能具备充分的道德合法性。

此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校长通过全体投票的形式,裁定了对杨老师的处罚。这一操作看似公正民主,其实却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要知道,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的投票机制,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境。首先,私人事务不适用于“投票”作出决定,多数人意愿绝不是侵犯少数人权益的理由;其次,投票议程本应是预设的、先定的,动辄将琐碎事件也诉诸于“投票”乃是一种滥用。

叶校长与杨老师的争执,本质上还是属于私人事务,也不属于法定要求投票裁决的事项。这意味着,此事的整个处置过程,都无程序合理性可言。如此这般,掌权者将自己的意志,包装在一套“伪投票机制”之下,并以所谓的“表决结果”为自己开脱,这是值得警惕的现象。叶校长的这一举动,将简单的行政决策事项,还原为最原始的“多数人决定”,自一开始就是说不通的。

杨老师的确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但是却也不必要接受,一次莫名其妙“投票”所作出的莫名其妙的处罚。公平的结果,并不来源于仓促组织的投票,而只能来源于,各方对既定规则的恰当理解、对既定程序的准确使用。要知道,倘若足够克制和理性,这场再平常不过的口水风波,完全不至于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