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的自由职业者,代表着生活的多样性

(2016-03-13 21:08:22)
分类: My时评&学术

什么样的工作能够既确保获得自己满意的收入来源,同时又有一定的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呢?今年登上了职业幸福感“顶峰”的就是——自由职业者。在今年的榜单上,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自由职业者、教师、政府官员、艺术工作者、普通公务员、导游、民营企业家、健身教练、演员、创业者。调查显示,自由职业者可以免去日常奔波的劳碌,同时还免去了人际关系的摩擦。(119日《扬子晚报》)

自由职业者,一跃成为最具幸福感职业,这绝非是无缘无故逆袭,而是“特定优势”长久累积的结果。在新的发展周期内,诸多传统职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无论是体制众人,抑或是职场雇员,其整体性的不安和焦虑,都逐步逼近于一个高位。而与之相较,自由职业者受到的冲击则相对较小。再加之,随着技术工具的发展,以及业余经济、共享经济的勃兴,客观也给自由职业者提供了更多生存空间……此消彼长,职业幸福感排名易位,实在不足为奇。

有一种可能是,也许并不是自由职业者变得更幸福,而是其他行业从业者变得“更不幸福”。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当前语境下,所谓传统职业的“相对劣势”正不断被放大。比如说,时间管控收紧,绩效考核加码等等——不少企业、单位,都倾向于用更严苛的内部管束,来消化源于外界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危机。这一做法无可避免会导致,员工本就有限的幸福感被再次拉低。当职场环境渐趋险恶,当预期回报遥不可及,哪有一丝幸福可言?

传统职业如今虽然优越感不再,却也不必就此看衰。可以预期的是,在“大环境”发生转折之后,所谓的职业幸福排行榜势必还会逆转……可即便如此,对自由职业者此刻的华丽“上位”,我们还是应该投以足够的关注。这一表象的背后,其实代表了经济形态、生活方式的诸般变化。其中最显见的,就是“商业服务的去机构化”。也即,个体不再如过去那样通过公司、单位来提供知识产品、专业特长,转而以点对点的方式直接向客户售卖服务。

在各式O2O平台大肆崛起的当下,“服务的去机构化”顺利转化为新兴的业余经济、共享经济增量。于是我们看到,自由职业者的范围被极大扩充,而不再仅仅局限于是以往的撰稿人、画家、设计师等等。可以说,自由职业者的兴起,本质不外乎是知识、技能专业人群从“雇佣机构”外溢,转而选择“自己雇佣自己”的方式谋生。这群人的幸福感不断提高,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的市场生态变得更为多样和包容。当然了,与之相伴而来的,定然是利益的重新划分!

终究,有得意者,便有失意者;有人幸福度爆棚,便有人沮丧感飙升。而不同的生活方式彼此竞争,不同人在不同的状态间游走切换,恰恰构成了整个社会的活力源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