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然玉
然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789
  • 关注人气:5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流氓软件,不只是流氓而已

(2015-11-11 20:21:57)
分类: My时评&学术

今年7月底,工信部发布通告显示,在对手机应用商店应用软件进行的检测中,共发现有80款应用软件存在问题,其中大部分软件系恶意相互捆绑,强制安装在手机上,也就是俗称的“流氓软件”。此外,电脑“流氓软件”同样大行其道。记者调查发现,“流氓软件”肆虐背后,是一条渐成产业的灰色利益链条。“流氓软件”作者采用强制捆绑、欺骗安装等方式推广软件,并从软件厂商或职业推广人处获取利益。(824日《新京报》)

“流氓软件”乱象由来已久,甚至呈愈演愈烈之势。随着“静默安装”等技术手段的进化,流氓软件的隐匿性、存活率又获得了极大提升。然而与此同时,全社会似乎仍未能找到合适的应对之策。这一方面表现在,天然处于“技术弱势地位”的普通民众,根本无法通过个人化的简单努力免受其害;另一方面则体现于,市场化的制约力量和执法部门的行政干预,同样无法利用自身专业性对流氓软件造成反制。可以说,这完全就是一场不对等的博弈!

按照通常理解,流氓软件所以肆虐,根源乃在于其本身能够攫取利益。比如说,吸取资费、恶意扣费、倒卖隐私等等。但是,最新的调查显示,如今流氓软件的盈利模式,已经趋于多元化和链条化:不少软件厂商、职业推广人,竟会付费给某些“流氓软件”,继而运用其强制下载功能,来拉升相关软件的装机量——悲哀的是,当“流氓软件”被纳入软件行业的共生生态内,它们便获得了持续的“合法化供养”,以及额外的惊人暴利。而这,恰是其越发猖獗的直接原因。

流氓软件,早已不只是流氓而已。它们业已成为,某种 “上下相蒙”产业骗局的重要一环。在这一骗局中,流氓软件负责强迫用户不断下载的多余软件;而由此所增加的“无效装机量”,又会反过来变成相关软件产商骗取广告投放和投资人出资的“耀眼成绩单”。可以说,这是一场自上而下、分工协作的连环骗局。终端的消费者,与上游的资本力量,乃是其中最为明显的受害者。且,流氓软件之害,已经呈现出一种扩大化的趋势。

明乎此,我们便很容易发现,现阶段法律关于“流氓软件”的表述,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局限性。也即,更多只是将之视作“侵犯公民知情权、选择权”的琐碎案例,而未曾意识到其所给市场秩序带来的系统化危害。可以预见的是,流氓软件与软件产业的合流,势必造成一种逆向的激励。随后导致,厂商不再执着于提高产品质量来吸引用户,而转而依靠用不诚信手段来增加虚假装机量。这种局面,势必会从根本上败坏软件行业的道德品质,毁灭其进取的专业主义理想。

只有充分意识到流氓软件的整体危害,才能有动力去调整立法表述、去强化日常执法。也唯有如此,才可从而避免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业风气,蚕食掉健康的市场的价值判断与竞争秩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