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防御性治疗,只是医疗业臆想的自护策略

(2015-07-07 20:01:21)
分类: My时评&学术

《医学界》杂志的调查显示,85.8%的医生表示,因担忧发生医患纠纷,他们在行医过程中为避免医疗风险和医疗诉讼,进行过防御性医疗。防御性医疗也称自卫性医疗或防卫性医疗,具体表现包括:从实际病情看没有必要的各种化验、检查,回避收治高危病人,回避高危病人手术及难度较大的特殊处置,带有推脱责任性质的转诊及会诊等。学界普遍认为,防御性医疗已经导致医学技术发展的停滞和医生执业水平的下降。(420日《中国青年报》)

在整体紧张的医患格局内,“防御性治疗”的提法,无疑再一次伤害了本就脆弱的信任关系。这种保守、拖延、卸责的治疗策略,摒弃了专业主义和人道立场,而只是纯粹基于“风险最小化”的利己算计,自一开始就违背了医生一职的身份使命。而更令人担忧之处则在于,医生群体对于此类做法,竟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理解”。再一次,在一种职业化的悲观腔调下,“防御性治疗”俨然被描述成,医生们自我保护的无奈之举。

某些医生自我辩白的说辞,固然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由之传递的医疗行业的焦虑与不安,却确乎值得各方所正视。惯常的说法是,“举证责任倒置”的司法设计,加剧了医生们自证清白的难度,久而久之难免变得畏手畏脚、患得患失。此一论述逻辑看似有理,实则放大了医生们的诉讼劣势,却选择性忽略了其“专业优势”——事实上,医生们天然享有的知识优势,以及相对封闭的执业场景,决定了他们与生俱来处于有利的博弈位置。据此,举证责任倒置,实是一种平衡。

然而遗憾的是,充斥着打骂哭闹和赤裸威胁的医闹现象,让医疗纠纷的司法化解决之路越走越窄。这客观上也导致了,手握专业优势的医生们,每每遇到医疗纠纷,总是深感无力。在这种背景下,采取“防御性医疗”避险求稳,似乎成了他们“最后的选择”?有鉴于此,此时此刻,我们也许迫切需要厘清两个问题。那就是,现状当真恶化到“非得如此”的地步了吗?防御性治疗,当真就更利于医生保护自己吗?

要知道,并无任何统计数据表明,积极的救治过程,会给当事医生带来更多的麻烦。用防御性治疗来自我保护,更可能只是想当然的事情。而从另一个角度看,“防御性治疗”的策略,因其伴随着拖延、推脱和转嫁等等情形,实则在无形间累加并强化了风险。说到底,此一做法不过是医生职业内部的互害游戏而已。大家都想着推诿卸责,却终究要有“倒霉鬼”最后接手。这意味着,或许会有极少数医生、在特定时段藉此得利,但注定会有更多的同行要为之买单。

85.8%的医生表示,进行过防御性治疗,只能说明医院内部基于“业务评价”的约束框架尚不健全,从而给一些人留下了投机取巧的空间。就此而言,若要彻底杜绝此类现象,固然要确保医生群体置身于有安全感的职业环境内,从而能够放开手脚、合理治疗;但更重要的,显然还要有赖于建构起一套更为严格的职业考核标准,来确保其执业表现具备起码的勇气、良知与进取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