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假警安保”的多重肇因

(2015-02-11 22:07:51)
分类: My时评&学术

到政府大楼办事,经常能遇到警容严整的警察对往来人员盘查,很少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记者近日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采访时却发现,这些着警服、佩警衔的政府机关保卫人员,大多是“冒牌货”,甚至连这里的派出所也是违规私设的……“虽然穿警服并不合法,但都有领导批示同意,警衔、警号也是公安局发的。”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张洪斌说,“这些年上访的人员增多,每年硬闯市政府的就有上万人,穿上警服有时还管不住呢。”(12月16日新华社)

既有领导批示,又获警方默许,如此这般,佳木斯政府机关私设假警,可谓底气十足。而面对舆论质疑,当事人的一番说辞,似乎同样很是理直气壮。就这样,“设假警”的违法行为,被描述成无可奈何的“自我防卫”……其实,诸如此类的诡辩逻辑,公众并不陌生。在一种隐匿的体制文化中,素来有“狭隘利己”、“目的至上”的价值倾向。就此而言,动辄模跨过职权边界、默契配合相互借力,实则并不稀奇。

政府大楼里,“假警”居然堂而皇之长久存在。倘若追溯其根源,无疑还是源于,所谓“上级官员的协调”。基于固有的、绝对化的职权分工模式,不同领域都会对应有一个支配型的“实力官员”。他们凭借个体意志和临机决断,就能轻易绕过纸面规定的约束。在此语境内,公权的运作轨迹,充斥着高度的主观色彩。原本不容撼动的程序规范,几近形同虚设。

警方的业务章程,当然抵不过“现管者”的一声令下。更不用说,在政府大楼设假警、假派出所等行为,看起来还符合各职能机关共同的安保需要。所以此事的本质,无疑是“地方权力主体默契配合,内部挪用公共资源,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我们固然可以将之视作,由领导绝对支配权所衍生的恶果;却又何尝不可以把它看成是,机关公职人员为了一己之需而形成的某种共谋呢?

由来已久的“假警”,不仅有“实力官员”的力撑,也迎合了大多数机关人员的内心需要,自然会屹立不倒。然而问题在于,这种不惜代价打造的“警察安保”,能否真正确保安全?显而易见,即便内保伪装成警察,保卫力量也未曾明显强化。由警服、警衔、警号等标签构成的“身份威慑”,或许会在一段时间内,将“闯入者”阻截在外。可从长远看来,这种回避问题的姿态,难免会让上访者偏激化。彼时,“假警”防线的外强中干,也便会暴露无遗了吧。

倘若总是本着拒绝对话、压抑诉求的立场,来应对民间的陈情,那么再强大的安保,都无法保障机关大楼的清静安宁。假警事件,一方面暴露了“以权扰法”的乱象流毒之深;另一方面也传递了,一些职能部门因履职不力而深陷安全焦虑的现实。毋庸讳言,此一行径试图以一个错误掩盖另一个错误,最终只能是麻烦不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