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的生存焦虑,失守的质检执法
(2014-09-29 19:32:15)分类: My时评&学术 |
湖北赤壁市一家服装厂每年花费数万元,把产品送到湖北省质监局纤维检验局做检测,检验合格后,咸宁市质监部门却依然要对他们的产品进行定检,并收取数千元的检测费。除此之外,企业还每年以打包形式向赤壁市质监部门交500元的“检测费”。这一切都被电视暗访抓了现行。为什么要滥收费?咸宁质监局局长张志宏表示“因为我毕竟要吃饱肚子去工作呀,肚子不搞饱,怎么去工作,所以我第一必须考虑生存问题。”(8月28日《中国之声》)
一样的胡乱收费,不一样的彪悍理由。所谓“生存论”的奇葩回应,让一起寻常的滥收费事件,变得无比“精彩”起来。在一派冷嘲热讽之中,当事局长庸官、贪官的形象,被刻画得入木三分……雷人雷语的背后,是根深蒂固的市侩气质,是对以权谋私的直白陈述。其或许是一时失言,又或许是真情流露,但无论如何,此番失态失理的发言,还是点燃了众人心底的愤怒。当一种非法的行政作为,被标榜为“为了生存”,哪还有一丝的耻感和敬畏。
堂堂质监局,享受财政供养,竟也声称“肚子搞不饱”。凡此种种说辞,不仅不能给人以楚楚可怜之感,反倒招致漫天的口水板砖。众所周知的是,按照纸面规定,职能部门早已不再肩负创收任务,当然也就不必自给自足、自生自灭了。明乎此,我们更应明白,张局长的“生存论”,是何等的虚伪矫情、何等的无知无畏!在“搞饱肚子”的托词下,质检工作彻底沦为,一次次的重复收费。乃至久而久之,其俨然被视作稀松平常、合情合理。
我们并不知道,当地质监局的滥收费,到底是何由来:是由于小群体内的擅自作为,形成了一种分享灰色利益的同盟?还是因为系统内激励不当,制定了“创收返还”等土政策从而畸变了人心?一直以来,职能部门的逐利欲望,总是莫名的膨胀。一贯如职业经理一般,想着赚钱增收,让它们丢失了原本的超脱立场,直至变得不择手段。这种将行政权力转化为谋利工具的行径,既败坏了公职人员的道德秉性,也挫伤了市场社会的公序良俗。
当质量检测,沦为了不断的交钱,沦为了花钱买平安,厂商便不会再对之真正顾忌。收费环节的失范,必然意味着质检本身的失序。此一局面,一方面重伤了合法厂家的利益,让其平白无故多出成本。另一方面,也给非法的生产者,留下了花钱通关的后门……职能部门肆无忌惮的设租寻租,让市场经济失去了合格的看守者。由此,商品的流通过程,将不再有公允的“前置筛选”可谈。消费者承担了全部风险,而质监部门更多只是在收钱放行。
身处封闭的、专业排他的行政管理部门之内,极易产生将职权变现的冲动。为了将此类行径合理化,他们会祭出诸如“为了生存”等辩词。但终究,此类经不起推敲的说法,既无法宽慰当事人不安的良心,也无法搪塞围观者的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