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类改革与公职系统的结构优化

(2014-04-02 14:29:40)
分类: My时评&学术

2010年,深圳市作为唯一试点,全面启动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该市公安系统专业化改革前只有行政职务一通道,70%公务员在正科以下职务退休。改革后,公安警员序列实施凭年功和业绩“小步快走”职业发展通道,90%以上公务员薪酬待遇有望退休前达相当于副调研员水平。与此同时,一项针对全国公务员录用、考核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已在紧锣密鼓筹划中。据知情人士透露,2014年公务员分类改革或将实施。(325日《中国经济周刊》)

对一般公众而言,公务员分类改革的概念,或许还有些陌生。但是,倘若将之细化,我们便会发现,其间仍多是那些熟悉的提法: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将公务员划分为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分门别类地招聘录用、条分缕析地考核任用……借由分类管理,对旧有“大一统”模式,加以纠偏和改造——凡此,行政体系的结构细分,当然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治理需要。

舆论的解读,普遍将“涨薪”视作分类改革的直接后果。然而需要说明,待遇提升终究只是或有或无的“副产品”而已,此轮改革显然还有着更多元的考量。所谓分类改革的核心逻辑有二:其一,满足公职人员个性化的利益需要和现实诉求,藉此改善体制内的职业环境;其二,对公务员精细化管理、针对性使用,从而最大限度萃取人力资源价值。

而从实际操作来看,公务员分类改革,所要实现的“目的”可谓脉络清晰:一方面,“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需要对人才的专项选拔、定向使用为前提;另一方面,“使真正做事者获得公平待遇”。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恰是立意于此……除此以外,作为分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公务员职业通道,扭转“重职务轻实务”的错误激励,也引发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通过公务员分类改革,公众所期待看到的是,行政系统能淡化传统的官场色彩,继而转换成专业人才各归其位的职业共同体。须知,在现代社会内,最合理的政府结构,理应是“大多数的技术雇员,加有限的行政官员。”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动员全社会的智力资源,才能让行政部门更具学科积淀和治理能力。尽可能减少“半路出家”与“角色客串”,专业化的公职架构,必然更可信赖。

时至今日,“公务员”也该回归,其作为正常职业的本来面目了。随着现代人拥有更多就业选择,公职系统争夺优质人才必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在此语境内,分类改革的迫切性,便尤其凸显。首要的,就是通过此轮改革,展现公共职位的变革精神与吸引力,从而招揽那些优秀的智力投身其中。当然,既要招来人才,更要留住人才。如何提高公务员的职业忠诚度和粘滞性,同样是分类改革注定要破解的命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