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暖谎言”中,被赋义的道德偶像
(2014-02-12 21:09:31)分类: My时评&学术 |
12月19日,沈阳一网友见证了温暖一幕:一位老人在被电动车撞倒后,对撞人者说:“孩子,我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上班去吧。”此事传上微博后,感动无数网友。22日,有记者找到了这位被撞的沈阳大爷王福顺。王大爷今年60岁,是名保安,每月工资1700元左右,根本没有医保。“当时这么说,就是为了给撞我的小伙子解解围,我也没啥大事儿。”(12月23日《广州日报》)
缺爱少暖的社会,人们似乎总是乐于,将故事置于煽情化语境中叙述。就这样,王大爷也许不经意的一句话,被围观者奉为“最暖谎言”,而后种种礼赞之声扑面而来,在感动别人之前,我们自己似乎早已陶醉其中。时至今日,正能量饥渴症作用下,具体事件的多元属性往往被草草抹杀,而只提取出其间最“价值正确”的亮点大肆传播——一终究,这是一个全民同心,齐造道德偶像的年代。
王福顺的行为所以备受好评,概是因为在“人心几乎被老人伤尽”的节点,其“被撞不索赔”的高风亮节,竟是这般稀缺难得、熠熠生辉。见惯了各式为老不尊的奇葩案例,王大爷豁达识理的所作所为,几乎树立了一个无比正面的样本。从该故事里,公众看到了那些消失已久的温暖元素:老年人恢复了容忍谦和,年轻人不再被碰瓷勒索,当真是好一派和谐风景。
的确,王福顺的善意谎言,有太多令人动容之处。然而同样不容否认的是,王大爷彼时的“高尚抉择”,其实充斥着不可预知的风险。试问,倘若事后被查出身体有碍,王大爷又该找谁赔偿?恰如一些稍显苛刻的网友所言,王福顺草率放走肇事者,实乃对自己、对家庭不负责任的行为。须知,老年人的年高德劭,从不应以让渡合法权益为代价。被撞后要求检查甚至索赔,显然是合理诉求。
当人们给所谓“最暖谎言”大力点赞,实则隐约蕴含着某种道德胁迫的意味。将王福顺塑造成绝对正确的模板,是否暗示其他老年人在处理类似情况时,也要主动放弃“进一步追究”的权利?即便世人尚未自私得如此赤裸,但公众舆论一边倒的发声,确乎会给老年群体造成某种为难之感!大家厌倦老人碰瓷久矣,但鼓动老年人放弃就纠纷追偿,总归不合时宜。
将王福顺高人一筹的道德水准,放大为处置类似事件时的一般性规则,这是各方需要警惕的倾向。理论上,一切撞人事件,都必须回到法律裁断、依规赔偿的正态路径内才好。片面强调涉事一方发挥发扬风格、大度谦让,势必将事态推置道德化议事的不确定性之中。而毋庸讳言的是,之于理顺利益矛盾,温良恭俭让的高姿态,永远没有一整套预设的规则架构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