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归税收法定,优化财税体系的第一步

(2013-08-04 23:31:56)
分类: My时评&学术

目前正值《税收征收管理法》修改,由国务院法制办公布草案,向社会普遍征集意见过程中。近日,由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和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联合承办的《税收征管法》修改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会上,原全国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俞光远说:实际税收征管过程中,现在我们是依照上级下达的指令性、指标性的任务来征税;而不是按照税法规定的范围和税率,来依法征税。(73日《21世纪经济报道》)

某种意义上,用怎样的方式征税,映射着一个经济社会的现代化指数。而如今,在征税环节,我们竟以上级指令为准绳,而非是奉法律为圭臬,此一现象注定令人遗憾。众所周知的常识是,当法律赋予专门机构以征税权,亦同时设定了一揽子的限定条款。由“税种”、“税率”等等条文构成的成熟规则体系,确保了税收征管过程的良好秩序。

毋庸讳言,“依照上级指令性、指标性的任务来征税”,充斥着更多不确定性。此一格局所以形成,公众其实也很可理解:公共财政增收的强大压力,加之一贯的“财政系统强势,税务系统弱势”,共同导致征税机关彻底沦为“目标执行者”……变“依法征税”为“按任务征税”,其所衍生的消极后果可谓多矣,一方面架空了税法的权威,根本上背离了税收法定之原则;另一方面,兼有造成“税金流失”或“过度征收”的风险,且极易滑向极端。

“年头好的时候,税务机关无需充分收税,部分应收税收就留在企业内部,于是有了滞纳金的问题;在年头不好的时候,税务机关一查企业,追缴这部分欠税,又产生了过头税”——征税环节用力不均、尺度飘忽,已然给市场主体带来极大困扰。而在一种更极端的情况下,征税者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的“针对性追税”,甚至不时导致涉事企业直接关门倒闭。

事实上,征税本应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不该存有“投机取巧”式的动摇与变化。可以预见,缺乏内在稳定性和延续性的征税路数,极可能驱离一部分现有的市场参与者,并可能吓退某些潜在入市者,这相当于是变相压缩了“税基”——从长远看,明显有害于税收总量及财政收入的增加。毕竟,只有笃定、专业的税收征管,才能给市场以信心和稳定预期。

实际操作过程中,税收征管过程所伴随的各式乱象,本质上仍指向那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比如行政力太过强大、介入太广:在税收立法权转授之后,行政机关拥有了订立、修改税法的足够权限,一旦约束不力,便容易衍生出种种后遗症。从此角度说,由“按任务征税”回归到“依法纳税”,或许只是优化、升级财税体系的第一步。而从源头上厘清税收立法权与税收征收权的纠葛,才是理所当然的治本之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