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道些吧,“实习”本是美事一桩
(2012-11-20 20:48:24)
标签:
杂谈 |
分类: My时评&学术 |
不久前,某网在微博上讲述了一起实习生“拒订盒饭”事件:在一次电视台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结果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这条微博被多次转发,并引起人们的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跟帖“吐槽”身边的90后实习生:不懂礼貌、太自我、目的性强、不会与人相处……(11月5日《中国青年报》)
“拒订盒饭”一事热议多时,不想今儿终于闹大了,乃至演绎成一场有模有样的大辩论。在此过程中,前辈们扼腕叹息,对90后大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架势;但小辈们也断不会“坐以待毙”,于是火速祭出“老一辈思想陈旧、欺负新人”一类的反击……一时间,你来我往,煞是热闹好看!原是一件小事,只因太多无关因素的掺入,各方发声已露“混战”之苗头。
常人的智商,无法理解那些神级思维。竟有人从“拒订盒饭”事件中,归纳出“90后精神断乳提前,生活断乳滞后”的无解结论!当然,并非所有“长辈”,都精于炼句,所以更多人只是白话,“90后不懂事”——你不得不佩服这份逻辑跳跃。他们回避探讨“实习生该否帮订盒饭”,而默认确有此义务。继而,以“大词”与“标签”的言说方式,对“拒定盒饭”本身,及90后群体口诛笔伐。
显然,为使后生小辈心服口服,前辈们得该讲讲逻辑了。唯有重拾“论事不论人”、“化小而非闹大”的节制精神,“盒饭之争”才可循着健康轨道演进。 “实习生到底该不该帮订盒饭”?对此,见仁见智,但两点“常识”不容模糊:一,实习生帮忙打杂自然应该,却只能基于友谊或尊重,而非“实习生”这一身份属性;二,“实习”不止实习生单独得利,接收单位一面享受着廉价劳力,一面对之呼之喝去,也未必合宜。
单方面强调实习生“帮订盒饭”的义务,实在隐约有“倚老卖老”的嫌疑。当然,现实中绝大多数实习生,与实习老师的关系还算融洽。人际相处嘛,终归是双方各有自觉、各展诚意的过程。戏谑点说,无法摆平实习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为什么,有人能把实习生变成自己的新娘,有人只能失落于那被拒订的盒饭?与其对着90后宣泄私愤,不如反躬自省,你是缺了魅力、缺了人品?亦或是,果真遇到了“极品”?
实习,其实是个美妙的经历,有人从中收获技能,有人从中遇到师友,更有人从中觅得爱情。不曾想,而今竟有人为了“几盒盒饭”,就将“实习”之事污名化,甚至一竿子打倒一片90后,实在是大大地不懂风情。都厚道些吧,别把自己的不幸,泛化成两个代际的矛盾;更别把小小的不满,夸张成剑拔弩张的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