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驴友平安归来,随后的争议并未烟消云散。事实上,围绕巨额搜救费如何分配、对违规登山处以多少罚款,已在网络上引发轮番热论。尽管结局已出:搜救费用脱险驴友只需承担3600元。但是,与之相关的反思,更当在事态明朗之际深度切入。
“折腾这么多人,必须重罚,每人罚一大笔钱,让他们知道代价”网友的气愤与怒火着实不无道理。试想,倘若每一次违规,都由公共财政埋单,便无异于是对不负责任探险的逆向激励。不可否认,“搜救”确为政府部门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之一,甚至此类服务也当遵从免费、无偿的原则。但,这同样不等于,全社会有义务,为少数人的出格之举兜底。遵从规则的探险,天然可获得一整套救援机制的保护;因违规而涉险的人们,尽管也当获得无差别的救援,但其后的成本分配,理当是另一套逻辑。
倘若,本着“谁违规谁负责”的公平观,从“以儆效尤”的教益角度出发,违规穿越四姑娘山的14名驴友,自当承担搜救费用的大部分乃至全部。甚至,被处以一定程度的罚款,也毫无疑问可算是“罚有其当”。但事实上,现实并不若部分网友所愿,脱险驴友远未付出堪称沉重的经济代价。面对这样一个结果,难免让人感叹“违规成本太过低廉”。须知,对于这样一起备受关注的事件,任何后续的动作都是示范性的。今天,对违规行为惩戒失当,无异于是在鼓励更多人违规穿越、擅闯禁地。
除此以外,被救驴友所表现出的冷漠态度和自我膨胀,更令公众难以接受。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连线节目中,“驴友像英雄一样摆谱”令搜救人员感到心寒。且,在关乎搜救费用分摊的协商中,被救驴友代表也显得太过老练和精明。不难看出,在闯出的大祸面前,这群年轻人并未表现出应有的反省和担当精神。正是由于这份傲慢与自恃,他们不顾后果寻求刺激。如今,同样由于此类极不成熟、稍显自私的行事逻辑,他们再次刺痛人心。
野外探险,是寻求刺激、拥抱危险的游戏。参与其中,也仍需要先学会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学会以谦卑、真诚的姿态,温煦的措辞,回应众人的担忧与质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