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化学锅”横行,监管触角当前移

(2010-12-15 17:54:40)
标签:

杂谈

分类: My时评&学术

冬天来了,热气腾腾的火锅成了众多都市人的“最爱”。但是你知道吗?现在的火锅大多是“化学锅”!“日前,南京记者调查发现,火锅飘香剂、辣椒精和火锅红几近“泛滥”,不少火锅店就是在使用添加剂来糊弄消费者。江苏省质监局工作人员坦言,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太多了,她自己也无法明确告知记者这些产品究竟能否食用。(12月15日《扬子晚报》)

在此国度,各色食物成了最好的化学科普教材。从瘦肉精、苏丹红直至三聚氰胺,总有一个陌生的名词让你心悸。食肆愈发迎合口欲,却早已抛弃了良心;食物愈发光鲜诱人,却悄然潜伏着危险。当“火锅”都可冠之以“化学”之名,是否注定了我们正经受着一场空前的健康灾难?商人败德、监管乏力,或许人人都是待宰的羔羊。陷阱无处不在,不知何时何地,你我便是下一个牺牲者。

化学品的魅影,正在攻陷国人的餐桌与肠胃。很是不幸,在这块土地上,食品添加剂惨遭滥用。食物自然属性被打破,而能存放更久、色泽更亮、口味更佳,只是,相伴而来的是种种未知风险。在良序社会中,添加剂一类的化学产品理应得到节制。但如今,公众已很难找到纯天然的食材。遗憾的是,存在着一种社会生态,使得食品添加剂加速蔓延。制造“添加剂”毫无技术门槛,却只有中国对此痴迷不已。终究还是人祸使然!

随着市场化进程深入,觉醒的企业家精神并没有获得足够道德规制。所以,“逐利”成了业者终极追求,而所谓“耻感”、“良知”丧失殆尽。在此语境下,束缚“利欲”唯一工具便是法治,食品安全同样只能寄望于斯。但,现有机制显然没给公众太多信心。在南京“化学锅”事件中,作为执法者的质监局,居然“无法明确告知这些产品能否食用”;而工商局的答复是,“只要不是三无产品,就视同合格”。

监管之宽松、专业性之孱弱,恰可解释食物的沉沦:一方面,从业者自我道德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外部制度性监管疲软。之于食品安全,职能者仍旧采取事后纠偏的策略。吃死吃残,才以一场声势浩大的整治了事。“化学锅”依旧很是红火,似乎尚未引发任何“公共卫生事件”。但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其绝对安全。隐性的、长期的伤害,虽难以察觉却难保将来不会凸显。既然连监管者都难辨利害,为何不及时介入、主动调查?以个体悲剧“尝出”违禁化学品,继而安全调查方才启动——如此落后模式,难道让社会付出的代价还不够沉重吗?

拯救餐桌,监管触角首当前移。在“吃出事故”之前介入调查,凭借常态性预防,第一时间淘汰有害添加剂;除此,必须对相关化学品实行出厂登记。形成产品流向跟踪档案、严防流入食品领域。唯有更主动、更提前出击,才有望驱散酒楼食肆间若有若无的化学气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