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人间”的那些学生们
(2010-05-14 17:42: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My时评&学术 |
昨日北京警方通报,包括天上人间夜总会、旺世豪门商务会馆等35家娱乐场所,因存在有偿陪侍、消防隐患或涉黄被停业整顿或关停。知情人称,“天上人间”的服务员都是大专以上学历,有偿陪侍人员中不少有研究生学历背景,来自有名的艺术类院校。曾去过“天上人间”的赵先生说,一走进大厅,就看到很多女孩子坐在那里,她们分为学生、普通女生等类型,客人可以挑,但起步价就1000元。(5月14日《新京报》)
“天上人间”最近很是火热,一度成为公共议题的焦点。这本就是个盛产故事的地方,所以从来不缺传说。之前,京城圈子里流传已久,言之曰“销魂极乐地”;而今,警方雷霆手笔之下,风流褪去、暧昧不再,只落得停业半年的下场。
大致说来,夜总会那点事,断不该引起民众如此兴趣。时代在“发展”,霓虹闪烁早已是城市之常态。莫名惊诧的是,“天上人间”被查竟然博来一阵热议。虽然尴尬,但不得不承认“天上人间”的江湖地位。在很多人看来,其是京城“夜场文化”标志、“隐性风尚”符号,已然是文化地图上不可抹去的艳色。不同一般风尘场所,“天上人家”深谙品牌之道,带着那么点标榜出的“贵族气”。
只是,成功的形象塑造终究不能漂白原罪。“天上人家”还是被查处了,在一场打击卖淫嫖娼的专项行动中。跳出近乎病态的享受观,公众开始反思曾今的热闹意味着什么?——事情远非风花雪月那么抒情,很不幸有学生卷入了这场成人游戏与罪恶交易。终于,围观者那点自私的“性幻想”被“义愤填膺”悄然取代。
每个社会总有自己的道德底线,良知未泯的人们,没有理由容忍女学生沦为“消费品”。当艺校女生的青春和稚嫩,支撑起夜场所谓“档次与品质”,被刺痛的是整个社会的道德良心。她们扮演的角色,彻底背叛了主流价值观的期许。以流落风尘的姿态,在歧路上渐行渐远。
于是,我们愤怒了、绝望了,对这样一群女生嗤之以鼻。但,堕落本身永远只是供人拍砖的靶子,其后的动因与机理才有追问与反思的价值。少数艺校女生出格,自然可以理解为自我放逐,但又何尝不是环境使然呢?事实上,最该反思的恰是艺术教育本身。“艺校”所以丑闻频出,管理者难辞其咎:招生环节暗箱化,潜规则传闻不绝于耳;教学过程重术轻德,学生普遍缺乏自我认同,惘论生成艺术家式自律与操守;就业指导奇缺,在校生多对职业前景深感悲观......沉疴既多且久,种种不堪之状成为某种必然。
“天上人间”的艺校生,不过是艺术教育失败一个剪影,迷失的她们可悲而可怜。当本该造就艺术家的校园源源不断出产“女应侍”,难道还不该反思吗?除了悲叹社会道德滑坡,笔者更呼吁职能部门创新僵死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