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My时评&学术 |
七天春节长假已经结束,生产生活秩序已开始恢复正常。然而,也有一些政府机关“超时放假”:只安排少量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大部分人员仍在“过节”。就这一情况,新华社昨天专门发表题为“坚决刹住政府机关超时放假之风”的时评文章,指出“政府机关超时放假是对公众利益的漠视”。(2月22日《扬子晚报》)
又一次,春节渐行渐远。数着正月的一二三四,恍惚间,又该开工了。总有些感觉让人留恋,一如假期的慵懒闲适;总有些情感不忍割舍,一如年之温馨怀旧;总有些人儿不忍归去,一如自延假期的公务员们。如此没完没了的假期,实在是羡煞我等的美事。只是,“企业已开工,店铺已开市”,政府机关又有什么理由独自清闲。
服务型政府,其职能的履行从来都该与需求同步。企事业单位、公众按时复工,政府雇员却依旧享受着超时的假期。这,不能不使得我等一声酸叹。新华社的评论,指出“政府机关超时放假是对公众利益的漠视”。其实,这何尝不是一个起码的社会公平问题。公职人员怎么就有自延假期的权力?若是我辈,到期不归,想必只有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待遇了。扣点工资算是万幸,丢掉饭碗也为未可知。两相对比,政府雇员之“特权”,甚是刺眼。
能享受超长假期的职业估计不多,这方面公务员群体尤其潇洒。究其原因,固然有着对公众利益的漠视,但远不止于此。只有少量工作人员轮流值班的职能部门,居然还能正常运转,且没有出现大的纰漏。这,诚可谓神奇。无非有两种解释,其一,值班的少量“工作人员”有着超强的能力,以至以一当十,能把常态下几个人的工作独揽。其二,很多的部门人员冗余,有限的工作摊给过多的人。超时的假期、少量的工作人员、仍能维持运转的机关,这一切,将日常的“冗余”昭示得不甚清晰。也许,在诘问公职人员对公共利益的漠视之前,更该反思政府部门里存在多少可有可无、滥竽充数之辈。
首先有超多的政府雇员,其后才有超时的春节假期,这是必须厘清的逻辑。由此,站在道德高点,种种诸如“责任、态度”的说辞其实很无力。舆论的监督,继续徘徊在对政府机关履职态度的批判上没有多少意义。需要追问的是,公职机关的雇佣机制、行政效率;需要倾心关注的是,政府日常工作的常态化评估体系的建构。一个享受超时假期的机关,很难想象有多少效率。这一切,难道不正是始于系统内监督路径的长期“休假”吗?
炮竹响毕,烟花落下。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之后,正月的日历,翻过六七个日子。该回来了,回到奋斗之地去。假期之后,恋恋不舍,却不得不归,这是一个机构有效率的起码标志。这方面,期待着公务员的“恋假”情结得到更多规制。
http://www.xxcb.com.cn/show.asp?id=1011652
http://www.hbqnb.com/news/html/Wonderful/2010/223/1022393809556221062.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