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卑微的人性与艰辛的兄弟情——《他们微笑的样子》影评

(2009-09-17 18:42:57)
标签:

影评

杂谈

分类: My影评

卑微的人性与艰辛的兄弟情——《他们微笑的样子》影评

其实真的很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会推荐我们看这部电影,实在找不出特别出彩的地方。或许美学的真谛就在于从一般人看来稀疏平常的东西里寻觅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点滴。回到电影本身,《他们微笑的样子》金狮奖获奖影片,1998年9月上映由吉安尼·阿梅利奥执导,对白当然是意大利语。此片我之前并未听说,了解到是一部获奖影片才觉得是有点来头的。

影片内容无需赘述,重要的是阐述我对于本片的感受。首先想说的是视觉体会,包括色彩、光线等等。不知道是网上影片的质量问题还是电影本身的风格,我始终觉得本片色调过于压抑,大量冷色调的运用让我在观看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觉得压抑。同时,本片大部分时间里光线是偏暗的,特别是看到Giovanni初来都灵到弟弟居住的地方找他一段,我甚至有了看古老黑白片的感觉,那刻画面的主色调选用了黑色与惨淡的白。猜想这一切都是导演的有意为之,色调与光线服务于压抑氛围的营造,只是相伴随的是故事的平淡沉重。吉安尼·阿梅利奥成功地运用视觉手段操控了观众的心灵,随着剧情的深入,愈发进入了片中克制与压抑的独特意境,一种病态的美。

影片讲述了一对兄弟的故事,因此影评回避不了关于兄弟情的探讨。个人认为Giovanni和Pietro好得有点诡异,是兄弟也很少见到这样的。一般而言讲述兄弟情的影片都直白、炽烈、爆发式的。此片却有违常道,兄弟之间的感情含蓄甚至隐晦。最开始Giovanni千辛万苦找到Pietro,并近乎痴狂地维持着弟弟的体面生活和学习。哥哥显露无疑的爱却没有得到弟弟的回应(至少没有直白的回应),Pietro回避、惧怕哥哥的爱。后来,Pietro混得好了(貌似做了教授),便回来找哥哥,此时角色情感发生了互换,热情的弟弟与冷漠的哥哥取代了之前冷漠的弟弟和热情的哥哥。来到故事结尾,弟弟替哥哥坐牢,此时又回到了片初的状态——无比热情的哥哥与无比冷漠的弟弟。其实很不解导演的这种安排,为什么兄弟之间的亲情要如此辛苦以至于找不到彼此的接点。也许,导演想说的是,缺憾是至美之美。

当然,评价一部影片情节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在我看来本片情节上亮点无多。兄弟情加奋斗史,间或夹杂一点关于迷失与觉醒的探讨(Pietro的人生轨迹)。有价值的一点或许就是特定历史下对于小人物命运的细腻刻画,导演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社会的黑暗面与人性的艰难。还有,印象深刻的一点是本片揭示出的人性中与生俱来的虚伪,一次家长会哥哥与弟弟不约而同地找替身出席,荒诞背后是发人深省的讽刺,反问自己“我们为谁而活?为什么而活?真实地活着真的就这么难吗?或者虚伪与伪装是不是活于社会的必然?”这一切的问句,就是影片的潜台词,正是导演希望我们思考的地方。这种思考,任何时候都是一种必须,关乎人性也关乎我们对自己生活轨迹的选择。

总之,虽然不是很喜欢这部片子,但觉得静心看看也还好。至少能让我们压抑一阵、困惑一阵、遗憾一阵、感动一阵,所有的“一阵”叠加之后或许便有了看此片的理由吧!回到写此文的最终目的——为了完成美学课程的作业,就这点而言无疑是达到目的了,成果不仅仅是这篇影评,在视觉与心灵上我都体会到了一种压抑的甚至某种病态的缺憾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