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然玉
然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569
  • 关注人气:5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颠覆道德秩序的投资有让我们抵制的理由

(2009-08-23 09:35:37)
标签:

赖昌星前妻归国

杂谈

分类: My时评&学术

重庆晚报8月23日一篇报道的标题是《政府为赖昌星前妻提供套房安家厦门》,这算是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赖昌星前妻自愿回国事件最新进展了。比事件本身更吸引眼球的是这样一个报道标题,引起一阵火热的议论已是既成事实。政府的宽大政策在公众层面并没有被接受,甚至某种程度上遭到批评和抵触。

其实政府的良苦用心我们大可以从一个善意的角度思考,提供的套房想必不是白送,行为背后的协议和利益交换可想而知。一套房换来的应该是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没有那政府就有点自讨没趣的意思了。没有公开的信息不具有讨论的价值,笔者努力的阐述只是试图解释政府举措的合理性。确定的是还应注视到政府宽大举措的显性意义,在前妻曾明娜回国后的宽容待遇面前,回国后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说法被彻底击垮。如果此时赖昌星依然坚持“回国后可能受到不公正审判”而没完没了地提出难民申请,那么他就很难再获得加拿大政府的支持,被遣返可能也是早晚的事。这不是我的论断,报道已经帮我们分析出了这一大大的裨益。

如上我们似乎大可以理解政府的一片苦心了,实际上政府可能是做了一件意义深刻而一般人体悟不到的好事。对于可能合理的动因公众是否还具有愤怒的理由?当然,神经反射似的抵触其实并不是小民的浅见与吝啬。政府买房送给赖昌星前妻所花纳税人的钱怎么着也算是一笔投资,虽然收益未知。令我们不解的正是这种未知,政府的这一决策并没有让公众看到钱没白花的信心。尽管我们能隐约感受到一些潜在的收益,但是终究不是确定的东西。联想到社会的现状,很多守法者与工作者依旧为一套房子奔波劳碌,而一个“自愿归国”嫌疑犯却获得上宾般的礼遇,甚至还白得到无数人所梦寐的住房。

这样的对比是公众愤怒的另一源头,为什么守法公民受到房产商与无良官员的压榨?为什么归国的逃犯可以住在政府提供的套房内?对比的结果多少有些讽刺,政府提倡的道德秩序在此事上有了现实的颠倒。这样的行动有着极大的负面暗示,是不是犯罪也要做大做强才有出路?政府是不是选择性的维系着社会的公允?是不是公众利益在政府考虑中位于末位?如此多的为什么或者是不是只是源于不解和困惑。

或许政府部门与赖前妻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利益协定,或许政府买房送人的钱最终会换来颇丰的收益。然而作为“浅见小民”的我们看着实在不爽,用颠覆道德秩序的代价做一笔收益未知的政府投资,多少是对民众观感的漠视,政府的这种自负必然是致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