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凌霄花
(2023-10-26 15:46:24)分类: 散文 |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知道凌霄花这种花卉,还是青少年时代在陕南汉中故乡阅读了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诗《致橡树》中这几句铿锵有力的诗句。
但凌霄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其花色怎样、花形如何、花姿美否、花性好不……却全然不知。因为我当时读书、生活的学校和乡村根本就没有这种花。
后来随着年岁增长,再加上离开故乡外出求学、工作,走的地方多了,见识逐渐广了,并阅读了一些书籍,目睹了好多生长在不同地方的凌霄花,才对这种花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深深爱上这种娇艳美丽、壮志凌云的花。
凌霄花又名紫葳、女藏花、倒挂金钟等,最早见于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当时人们称之为陵苕,《小雅·苕之华》中的诗句“苕之华,芸其黄矣”、“苕之华,其叶青青”,说的就是凌霄花。而这种花被冠以“凌霄花”之名,却始见于唐代苏敬所著《唐本草》一书中的描述:“此即凌霄花也,及茎、叶具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对其作了这样的介绍:“俗谓赤艳曰紫葳,此花赤艳,故名。附木而上,高数丈,故曰凌霄”。
这种花为攀援性藤蔓植物,叶片青绿,扁桃形,对生而长,主藤蔓很细,且从主藤蔓侧生出的枝蔓繁密而众多。往往它一生长在哪里,哪里就长出一大片丛丛严严绿荫。由于它主藤蔓和侧生枝蔓都很细,不能像树木一样不借助任何外物就能往高处生长,只能攀附在树木、篱笆、栅栏、石崖、墙壁、院墙等东西上向上向高处生长,并胸怀远大,志存高远,有一种敢上九天揽月的凌云豪气,故而得名凌霄花。
也许正是因为感念于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都纷纷吟诗赋词对它大加赞赏,唐代欧阳炯诗云:“凌霄多半绕棕榈,深染栀黄色不如。满对微风吹细叶,一条龙甲入清虚”。宋代贾昌期赋诗赞扬它:“披云似有凌云志,向日宁无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宋人杨绘吟诗夸奖它:“直绕枝干凌霄去,犹有根源与地平。不道花依他树发,强攀红日斗修明”。清人李笠翁则这样描述凌霄花:“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
凌霄花是一种勇敢刚烈的花。它既不在温柔绮靡的春天开放,也不在金风送爽的秋季化艳,而专门在炎阳如火、风急雨骤的盛夏开放,战酷暑,斗高温,披风雨,迎雷电,烈日越晒开放得越鲜艳,风雨越打生长得越强壮,雷电越吓攀爬得越高远。那艳丽的花朵永不低头,新生的枝条永远盘旋向上,始终保持着一股凌霄之势。其铮铮铁骨、顽强意志、美姿娇态、艳丽容貌,的确令芸芸众生心生仰慕,热爱崇敬。
此花花色橙黄中泛出殷红,花形虽酷像喇叭花,但比喇叭花大得多,靓得多。
它俏立在枝头,绽放于绿荫,娇而不媚,艳而不俗,总是有一种高贵的气质和纯净的质地,无论在何处见到它,都给人一种宠辱不惊、淡泊自持的情怀。
第一次见到凌霄花,是在古城西安求学的校园里。
那时自己也就十八九岁,依稀是在一个盛夏的夜晚,一阵电闪雷鸣和瓢泼大雨后,校园里一切都变得湿漉漉、水淋淋的。天气凉爽了许多,空气澄净了许多。校园一条条空荡无人的道路上,明晃晃的积水被一盏盏橘黄色路灯光照得宛若梦境。
九点多钟下晚自习后,我从教室出来,没急着回宿舍洗漱就寝,而是沿教学楼东侧一条两边长满高高绿篱的通幽小径向花园走去,想去那个此时此刻沁凉安静、无人打扰的地方独自呆一会儿,静静思考一些学习、生活上的事情,顺便为整天紧张的学习弄得疲惫不堪的身心减减压。
等我刚走到那条小径中间,小径左右两边绿篱上突然盛开的一种我从未见过的橙红色喇叭一样的花,立时把我惊呆了。
只见它们一丛丛、一簇簇、一串串、一朵朵或垂吊在绿篱上,或翘立在绿篱顶,或静放在绿篱中,如火如绸……高低不同,姿态各异,密密麻麻,争芳斗艳。雨水冲洗得它们格外有精神,灯光照耀得它们格外有诗意。虽然当时我尚不知道这种花叫什么名字,但从它们绽放的姿态,艳丽的色彩,俊俏的容貌,蓬勃的生气上感觉到,它们正如我们这些尚未走出校园走上社会,对世界对人生对未来充满期待和梦想的青春学子一样美丽。后来从园丁那儿一打听,才晓得这种花就是我久已闻名却从未见面的“凌霄花”,我立即爱上它。
离开古城西安校园参加工作后,身居异乡,一年四季为工作为生活走南闯北,东奔西跑,先后在南国的苏州水乡,北国的蒙古高原,东部的福建厦门,西部的四川成都、新疆吐鲁番等很多地方见过凌霄花。每次一见到它们,眼晴都被它们照亮,心灵都被它们震撼,生命仿佛瞬间注入一种力量,让自己在滚滚红尘、闹闹世事中平添一份自信,增加一份勇气,并攻坚克难,一往无前,像那些顽强向上、不屈不挠的凌霄花一样,不坠青云之志,奋力创造绚丽灿烂的人生。
这不,眼下又到了凌霄花盛开的季节。
我欣然走出蜗居,走进花园,去欣赏和观览怒放于花园铁栅栏上的这种美丽而又不平凡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