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乌当去——找美丽的“石头"
乌当有个“李四光广场”,有翠华园,园中有“四光亭”和李四光塑像,塑像是2001年8月28日由东风镇镇政府所立。
李四光的第四纪冰川学说的重要证据的来源,便是在今乌当区东凤镇的洛湾盆地、乌当盆地收集到的。李四光曾说;“如果没有洛湾盆地、乌当盆地的冰川遗迹,将难以证明贵阳盆地及贵州高原有第四纪冰川的存在,中国第四纪冰川也失去一份有力的证据,”
在人类诞生前的数万年以前,乌当被冰川所覆盖,乌当一片白茫茫,当冰期一过,冰迹及冰碛物残留在洛湾——乌当盆地之上被李四光命名为“洛湾冰川”。如今的大关娅口上,地质人看到了冰川檫痕《象搓衣板似的痕》及冰川流动过程中所搬运过来的硅化木化石砾石,《每届地质学生必观察的冰川遗迹物》,它就是佐证。
这是一张我从地质资料上翻拍的,照片上反映的是工学院师生考察乌当大关口垭口的实景。,《人蹲在冰川砾岩上》
冰川遗迹实习地照片《一》
踏遍青山。收藏
上面照片地是贵州贵阳乌当大关垭口处,地面上扇形分布的是硅化木大砾石,砾石成分是硅化木、胶结物为硅质岩。“硅化木”未成化石前是远古时代的树木,直径从0.1——20厘米都有,经历地质运动后变成了化石,被命名为硅化木。
由于它与周围的地层毫无“应有关系”,加上周围冰川搬运檫痕,它是最早李四光收集的证据之一,证明了贵州高原第四纪冰川的存在,也正是乌当盆地冰川遗迹这一铁证,力挽中国地质学在国际地质学界中的颓势,推翻了外国学术权威“中国无冰川”的论断,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给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带来了生机。我们也不会忘记,在乌当这快热土上,永远记录着第一批科学家为中国和世界地质学界冰川理论作出贡献的艰辛过程……
说到这里,不难理解我们地质人学地质从这里起步,经常想到乌当盆地去“逛逛”,“检检石头”而流连忘返的原因了吧!
冰迹砾石图片
踏遍青山。借用资料
带领学生实习的老师们,也在讨论着;此地“硅化木”化石如此密集,远古时代的那块地板上,一定有非常茂密的森林,当地质运动突然来临时,整个森林迅速被掩埋,给予了它一个非常好的“还原环境”,整个石化作用进行得完美,保留了硅化木的“完美形象”,连“年轮”都清晰可见,我们真该感谢这些“石头”诠释了它的形成及“巨大冰川力量搬运”的辉煌“历程”。
当你们参观完冰川遗迹后,千万不要忘记,乌当盆地出露的地层之全,各个地质时期所留下的化石之多,顺便再多采集一些美丽的石头回去研究研究哦!
实习照片《二》寻找笔石化石
踏遍青山。借用资料
在一片小针叶状松林里,出露的是石炭纪的泥质页岩地层,同学们努力地在寻找着“笔石化石”,一个个是那么的认真……不一会,有个同学高兴得直喊;“老师,我找到了一块……”,这一喊,更加激励了其他同学,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一块美丽的“笔石化石”。
乌当野外实习照片《三》
踏遍青山。借用资料
他们坐在一条断层线上,断层“砾岩”裸露,砾石有生物化石《如螺类,贝类等》,大凡到过乌当盆地的地质人或热爱石头的人,都会说;“我真愿意把整个山都背回去,放在我的家门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