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半坡博物馆的王师傅

标签:
摄影学习 |
分类: 随笔点滴 |
这几年,我经常去半坡博物馆拍照片,在那里拍摄过冬天的腊梅花,春天的白玉兰花、梅花、初夏的芍药花,三角梅,还有其他一些花朵比如虞美人,遗憾的是原来长的虞美人被挖掉了,据说每个新领导来都有自己的喜好,故那里的花卉也在不断变化。
我每次出去拍照都是独来独往,一个人背个相机随意走走,在半坡博物馆拍照也一样,由于时间长了,基本知道什么季节会开什么花,当然也不可能每次把花开的时间踩的那么准,我也只知道个基本时间,然后估摸着那段日子会常过去看看,直到期盼的花儿终于开了,我便开始了自己的拍摄花花的日子。
记得开始跟高老师学习拍摄时,我基本上每天都想出去拍花,一天不出去就好像心里缺点啥似滴,比如拍白兰花的日子,我先会多次跑去看花开了没有,然后会拍遍里面的每棵玉兰树上的花。尤其是广场旁边的那几颗树我都拍过,还有长在里面那些高大的玉兰树,树太高了,不好拍,最终放弃了。我喜欢拍低点的树,也只选择院子里广场周围的几棵红、白玉兰花的拍摄。到了春天,还有一个让我惦记的地方就是湿地公园的桃花,那里有粉色的梅花非常好看,每年都会去拍它,由于桃花基本只有一周的花期,我又不知道它何时会开,况且每年开花的时间都不同,根据经验,我一般看到天气越来越热,估计桃花会开了,便赶快跑过去拍摄。不错,基本上时间都把握的八九不离十,都能拍到我理想的桃花。
一般人认为花开了就能拍摄,但对摄影者就不同了,拍了五年的花,对各种花的拍摄最佳状态心里有点数,比如白兰花,它经常一开就很大了,而我必须拍出它刚开的状态比较美,让人看上去有种含苞欲放的感觉,而不是花开很大再去拍它。也正是由于各种花开的日子很难把握,我怕自己会错过最好的开花阶段。
于是,我在心里会对自己说如果能认识一个半坡工作的人就好了,那样可以向他询问里面花开的时间,不至于错过它的佳期。虽然这几年常去半坡,门口看门的人都认识我了,每次过去都会对我笑笑,从不要求看我的证件,把我看成了他们那里的一个常客似滴。可与他们的关系也仅限于点头微笑而已,其他什么都谈不上。
人说:心想事成,这话一点不假。去年妈妈离开后,我除了拍照外,会经常去半坡博物馆喂小鸟给妈妈做功德。一次,我正在那里从小推车里往外舀包谷珍准备撒到花坛里面时,听到有人喊我、“妹子”,抬头一看,原来是位那里的工人,她很友好地朝我走过来,说着一口陕西话,问我是在撒食吗?我说是滴,她忙把我拉到旁边屋檐下的台阶上,指着那里摆放着的一个乘着浅浅小半盆大米的罐子,告诉我她也撒食做功德。就这样我们认识了,原来她是半坡博物馆的环卫工人,还是个小组长,负责那些工人的工作安排等。
以后,我每次去那里见到她都会和她聊几句,她比我年龄小几岁,我喊她王师,她还习惯喊我“妹子”说我看着比她显年轻。王师对我很热情,看我比较瘦弱,会很关心我的身体,总之,我们还挺投缘能聊到一起。疫情期间,她会告诉我封馆的时间,让我别过去撒食或拍照;今年玉兰花开了就是她电话告诉的我,就在那天下午拍完玉兰花后,次日他们就封馆了。前阵子,我身体不好住院没去半坡,她也会打来电话询问我的情况。
昨天,有点事过去那边,我专门进博物馆找她,想去看看她。她告诉我估计她要离开那里不干了。瞧,我也是神使鬼差过去看了她,还看到她了,告诉我如果不干了会告诉我的;也就是这次,我才知道她退休前是在半坡工作,她的家与半坡博物馆仅一墙之隔,说即使她将来不干了,我们若要见面还可以过去聊聊。
真没想到,我们才认识不到两年,她可能就要离开了,不能不说是种遗憾吧!好在来日方长,我们还有见面的机会!
2022年5月16日星期一
发几个今年在半坡拍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