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年会,缘何快乐与纠结并存

标签:
职场风云年会节目南国今报纠结 |
分类: 随笔感悟 |
问题一:几多欢乐几多愁
连日来,我先后参加了两次商会组织的火爆年会,不仅可饱餐一顿,且还可领到一份纪念品,您能说不快乐吗?然而,为了赴一场年会专程花费来去7个多小时的车程及时间到绿城--南宁。试问,值得么?据《南国今报》12月23日10版《年会:快乐并纠结着》一文报道:大约从一个星期前,和部门同事排练即将在公司春节团拜会上表演的节目成了黄女士每天额外的工作,甚至是最主要的工作。
这样的日子,黄女士大概还得过上半个月,直至明年1月上旬公司团拜会举行。对黄女士这样没有表演基础的人来说,花上个把月时间排练好一个节目是必需的。
年终的工作本来就忙,再加上繁重的排练任务,黄女士为此憔悴了不少。但就在去年,她还为能参加公司的年会雀跃不已。去年初入职公司的她并没有被领导指派表演任务。
无独有偶,与黄女士一样,刘先生也在为公司年会的节目绞尽脑汁。作为部门的文艺骨干,领导每年都把编排节目的“权力”交给刘先生,但年年都有一个要求,必须出新、出彩。
对此,刘先生一脸无奈:“年年都要搞,怎么出新、怎么出彩?百度我都搜几百次了,都还没找到靠谱的节目,难搞啊。”
除了难以找到合适的节目让刘先生烦恼外,寻找合适的服装、道具也令他到处奔波。这些日子,每逢周末,刘先生就跑到出租演出服装、道具的店面去看,发现适合部门节目的道具就赶紧跟老板预订下来。
“租服装、道具,约指导老师,这些都得提前办好。不然的话,肯定都被其他单位抢去了。”拜读此文,我觉得年会对有些人而言,真还应验了:几多欢乐几多愁!
问题二:年会成了某些人的载体
时下,有些年会已经“变味”了,成了某些人拉拢与上下层关系,与政敌较劲的载体。介于此,肯定有人成了年会的“道具”。例如:上文中的黄女士和刘先生,年会带来的还只是身体上的劳累和时间上的紧张,而对于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年会喝酒则已成为他心理上的一道“坎”。
年会,除了节目表演,喝酒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再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咶一点。在笔者的采访中,也有人表示,对即将到来的年会有点恐惧症,怕表演的节目演砸了,丢所在部门的脸;怕临场发挥不好,在领导面前丢人现眼。还有就是许多新进单位的新人,老员工们口传身教的一条条无形的年会“官方”标准,令他们纠结万分。特别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唱起来容易,做起来一个字:难!
问题三:年会彰显了企业文化
面对即将召开的区装饰协会年会,柳州市建筑装饰协会常务副会长伍卫平介绍,春节前的年会活动是不可或缺的,其也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首先大家辛苦了一年,有机会坐到一起交流,领导对会员单位表示感谢、送上祝福,能够很好地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影响力;其次,年会让会员单位之间有机会展示企业良好的精神风貌,可以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有利于日后工作的开展。
“尊重员工个人的意愿,不强求员工参加表演,不给节目附加比赛内容,我想员工就不会感觉年会是一种负担了。”他最后说。对此,本人比较认同。
问题四:年会的本质是娱乐
笔者感言,年会活动的丰富多彩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试想,人们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必定产生了新的需求,从而促使年会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自古以来,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尤其对欢庆春节情有独钟,并格外重视。不仅具有辞旧迎新,盼望来年好收成之展望,还具有着一年一总结的文化内涵。其表现形式各地不一,但格调都具有欢乐祥和的氛围。
因此,在开展的年会活动中,我们应消除个人与领导之间的壁垒,各部门之间也应该抛弃平时工作中那种竞争的心态,倡导人人平等、个个参与,如此才能体现年会的真正宗旨与意义。
毋庸置疑,每个人都应该抱着娱乐的心态参与年会,在快乐中庆祝收获、祝福新年,这样才能达到举办年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