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粮食危机的背后:耕地撂荒
标签:
农户土地承包比较效益承包地劳动力杂谈 |
分类: 工作点滴 |
http://s4/middle/600c4020x852471e8b1b3&690
一、“在家种田,不如外出务工挣钱”,村民李成强很坦率地说。
人少地多的村组农户对耕地重视程度较低。一些村组由于耕地多,人口少,人均包地面积达3亩以上,这些农户不但对土质较好、坡度较低的田土没有耕种好,而且对荫蔽地、鸡糟地、水毁地和边远的地块就任其撂荒。有的大春只种点豆类,小春种点小麦,田里种点油菜,长势极差,广种薄收,特别是山高沟夹、水源缺乏、条件艰苦的吊散村组更为突出。
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从事种植业不如从事非农产业的效益高。农业种植模式单一,规模化、产业化优势不明显,经济效益较低。农民常说“在家种田,不如外出务工挣钱”、“要想奔小康,必须背井离乡”,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田积极性较差,致使农村耕地撂荒现象日益突出。
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少,农业基础设施差,耕作条件恶化。由于投入不足,一些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不少水田变成了“望天田”,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种地没有保障。特别是近几年农村退耕还林,造成靠山林地的耕地退化,杂草繁生,农户耕作吃力,加之农户承包耕地零星、分散、偏远,不便管理,有的只能放弃耕作。
http://s14/middle/600c4020x8524acb1b76d&690
同时,农村土地撂荒监管机制不健全,遏止耕地撂荒和引导土地流转工作组织缺位,导致农户撂荒耕地日益增加。然而,有的乡镇既没有明确兼职部门,又没有确定专职干部,土地流转管理处于真空状态,县主管部门鞭长莫及,造成部份乡镇土地流转管理职责不明,工作无人抓,加之各级对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经费投入少,对农民的宣传教育不够,遏止耕地撂荒和引导土地流转工作抓得不力,导致农户弃耕土地日益严重。有些乡村基层干部对土地承包政策没有全面理解,特别是对二轮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理解不透,认为承包土地30年不变,就是土地承包权不能动,动了就违背中央政策。一些地方对个别农户要求终止土地承包关系,有的拒绝接收、有的不问不理,对长期撂荒外出的农户,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或适当调整,任其随意弃耕或无序流转,导致农村土地纠纷不断,部份农村耕地粗放经营,甚至撂荒。
农村土地撂荒现象的长期存在,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使得农村基层组织运转困难,光靠行政的手段来调整农业结构,硬性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下达任务指标,乡镇干部压力大,村组干部不愿干,农户无劳力、缺资金、缺技术,造成效果不佳,更加伤害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