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桑葚的营养禁忌及种植条件

(2014-08-16 07:17:50)
标签:

桑葚

营养

禁忌

种植

分类: 健康饮食
生食 桑葚

摘选自互联网。 

更新日期:2014.08.15


桑葚, Mulberry。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桑葚又叫桑果、桑枣、桑泡儿,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桑椹嫩时色青,味酸,老熟时色紫黑,多汁,味甜。成熟的桑葚质油润,酸甜适口。每年4~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洗净,去杂质,晒干或略蒸后晒干食用。桑葚有黑白两种鲜食以紫黑色为补益上品。中国收集保存的桑树种质分属15个桑种3个变种,是世界上桑种最多的国家。桑树的栽培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


营养成分:

成熟的桑椹果营养丰富,每100克桑椹含水分81.8克,蛋白质1.8克,脂肪0.3克。纤维素4.9克,碳水化合物10克,灰分1.2克,胡萝卜素30微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黄素0.06毫克,维生素 E6.95毫克,钾33毫克,锌0.27毫克,铜0.08毫克,硒4.8微克。此外,还含有鞣酸,苹果酸,维生素C和脂肪酸等。其脂肪主要为亚油酸、油酸、软脂酸、硬脂酸和少量辛酸、壬酸、癸酸、肉豆蔻酸、亚麻酸等。

桑葚有改善皮肤(包括头皮)血液供应,营养肌肤,使皮肤白嫩及乌发等作用,并能延缓衰老。桑葚是中老年人健体美颜、抗衰老的佳果与良药。常食桑椹可以明目,缓解眼睛疲劳干涩的症状。桑葚具有免疫促进作用。桑葚对脾脏有增重作用,对溶血性反应有增强作用,可防止人体动脉硬化、骨骼关节硬化,促进新陈代谢。它可以促进血红细胞的生长,防止白细胞减少,并对治疗糖尿病、贫血、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神经衰弱等病症具有辅助功效。桑椹具有生津止渴、促进消化、帮助排便等作用,适量食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刺激肠蠕动及解除燥热。

防止血管硬化:桑椹中含有脂肪酸,主要由亚油酸。硬脂酸及油酸组成,具有分解脂肪,降低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等作用。

健脾胃,助消化:桑椹中含有鞣酸、脂肪酸、苹果酸等营养物质,能帮助脂肪、蛋白质及淀粉的消化,故有健脾胃助消化之功,可用于治疗因消化不良而导致的腹泻。

补充营养:桑椹中含有大量的水分、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等,能有效地扩充人体的血容量,且补而不腻,适宜于高血压、妇女病患者食疗。

乌发美容:桑椹中含有大量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含有乌发素,能使头发变得黑而亮泽,可用来美容。

防癌抗癌:桑椹中所含的芸香苷、花色素、葡萄糖、果糖、苹果酸、钙质、无机盐、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及烟酸等成分,都有预防肿瘤细胞扩散,避免癌症发生的功效。

对儿童来说,现已公认,不少儿童由于锰和锌的缺乏,造成智力发育迟缓,从而伴随学习能力降低,迟钝和嗜睡。而天然果实桑葚中含有丰富的锰,对纠正智力降低有重大意义。


食疗作用:

味甘酸、性寒,入肺、肝、肾、大肠经。入肝;肾经。滋阴补血、生津润燥、润肠排毒,祛脂降压,养肝,壮阳壮腰,通便,补血益气,亮发,聪耳,明目,养颜护肤,抑癌抗瘤,抗衰抗辐射。主治肝肾不足和血虚精亏的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津伤口渴;消渴;肠燥便秘,瘰疬,关节不利。既可入食,又可入药,为滋补强壮、养心益智佳果。

治疗贫血:鲜桑葚子60克,桂圆肉30克,炖烂食,每日两次,可有效治疗贫血的症状,还可起到补血的作用。

美发美容妙方:桑葚汁2000毫升,黑大豆100克,大枣500克。将黑大豆泡入桑椹汁中,浸透发胀后蒸熟,再浸泡再蒸,如此蒸浸5遍,将豆晾干,研成粉末。将红枣蒸熟后去核,捣成枣泥,掺入上述黑豆粉中,做成饼再蒸,取出待凉后放入冰箱。每天早晨当早点食用或作零食吃。

桑根白皮,平日称桑白皮,是止血良药。


其它用途:


注意事项:

熬桑葚膏时忌用铁器。


禁忌:

脾胃虚寒作泄者勿服。 桑葚含糖量高,糖尿病人应忌食。多食致衄,孕妇忌之。未成熟的不能吃。因桑椹中含有溶血性过敏物质及透明质酸,过量食用后容易发生溶血性肠炎。少年儿童不宜多吃桑椹。因为桑椹内含有较多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鞣酸,会影响人体对铁、钙、锌等物质的吸收。


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合肝肾阴血不足者,少年发白者,病后体虚、体弱、习惯性便秘者。女性、中老年人及过度用眼者更宜食用。每日20~30颗(30~50克)。


种植条件: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5m。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期3~5月,果期5~6月。生于丘陵、山坡、村旁、田野等处,多为人工栽培。

在桑地间作绿豆、大豆作绿肥、以蚕粪肥桑、桑树剪伐等栽培技术,都对蚕桑的生产发展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桑葚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荫。气温12℃以上开始萌芽,生长适宜温度4~30℃,超过40℃则受到抑制,降到12℃以下,则停止生长。
耐旱、不耐涝、耐瘠薄,对土壤的适应性强,用种子、嫁接和压条繁殖。

桑菌核病是果桑一种主要病害,俗称桑白果病,属真菌类病害;桑树开花时病菌开始侵入,结果后病状显现,颜色呈白色;病果无商品和食用价值。果桑品种较易发病,如不及时防治,严重地块发病率将高达90%以上。对口农药: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