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老家的端午节

(2009-05-28 18:06:33)
标签:

牛妈

端午节

大同

特有风俗

端午绳

凉糕

杂谈

分类: 记忆随笔

http://crafts.846.cn/upfiles/200621950093525.jpg

从异地求学到今16年没在家乡过端午节了。在北京过端午节除了买两个粽子和平常的日子没什么分别,是个甚至连吃顿好的都算不上的日子。前年开始自己包粽子,有了一点节日的气氛,粽子包的越来越像样,节日的热闹影子一点一点回到脑海。老家的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很多特殊的过法。

小时候,一到四月底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起来,因为有几项工作不是一两下就弄完的。孩子们早早地艾草和香香草采回来,艾草是用来洗头洗脸洗脚的,香香草用来做香袋的。编的符、马,剪的公鸡上也都要插上一根小小的艾草。有句老话说:带点儿符有人扶,带点艾有人爱。

买彩纸,那种电光纸,颜色越多越好,编“符”编马,扎花都用这种纸。裁成粗细不一的条子,叠成元宝,7个一组,3个一组的粘在一起,叫做“符”。米粒儿大小的7个元宝粘在一起,挑在用细铁丝绕成的弹簧上,颤颤悠悠的。再用7色的纸剪出大小错落的花瓣,用铁丝绑在一起,把小福插上,带在女孩子的头上,煞是好看。编大马小马,大的有20cm长15cm高,是贴在大门上的,中的有10cm左右是贴在家门或窗户上的。手巧的编成1cm大小挑在的弹簧上,就飞在了女孩子的头上。还有一种福是用硬纸壳做底,用两种彩色丝线来回缠绕,缠好了就是7个小福,非常好看,女孩子都要自己缠上几个,挑在弹簧上。每个孩子的前胸后背也要用别针别上符、大马。

剪纸公鸡是很多地方都有的风俗,剪好了,用红纸做底,大大小小,贴在大门、窗户、门头上,每个公鸡都必须配一个“符”,粘“符”的时候,要插上一小根艾草。

做香袋,做成老虎状,心状等,塞上香香草,挂上五彩线。

端午绳,是用5色丝线搓在一起的。5月初一的时候就佩戴。初生不足1周的婴儿不用5色绳,用红绳,拴在脖子、肚子、手腕、脚腕上。此外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在手腕上、脚腕上拴端午绳。小姑娘还喜欢绕在两个手指上当戒指。到5月初八的时候必须把这些绳解下来扔在猪圈、羊圈里。

粽子是三角形的,用马莲轻轻那么一系就固定了,吃的时候拽住一头轻轻一拉就开了,非常方便。

还有凉糕也是特有的,像大米饭那样把江米熟了,捣黏糊了,铺在好的棕叶儿上,中间码上蒸熟的红枣,凉了以后,把它用刀裁成方块儿。吃的时候要淋上糖稀。现在都用蜂蜜了。

据说,贴带有马形的符饰,是受了古代北方民族马图腾的影响。门楣上张贴大公鸡剪纸,寓意一年远离五毒侵害。还有手腕上结扎五彩线绳,节日一过还要放入流水中冲走,寓意远离邪恶,永保平安。 

怀念老家的端午节

 

 

 
 

看过的纪录片        听过的书       读过的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