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童心(一)

(2009-05-12 15:52:25)
标签:

教育

分类: 论文案例

平心静气,关注童心

引言: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对待同一事件,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分析和解决策略。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引领下下力图转变以往的视角和观念,多从幼儿的立场去看待和分析他们的行为,平心静气,关注幼儿童心。

案例背景:中班上学期是幼儿刚刚离开小班进入中班学习阶段,在园所生活环境里不管是所处班级的楼层,还是心理都有了很大的转变:中班孩子是幼儿园的的小哥哥小姐姐,孩子也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情感判断能力,开始朦胧早期的自我意识,不再一味的依赖于成人。但是由于年龄的局限,其生活,个性各方面发展还不完善,心理机制还是处于早期不健全状态,有个别幼儿会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而突发偶然现象,对于这样的现象的发生,当事幼儿、同伴幼儿以及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至关重要……

案例再述:一次数学课上,我在和孩子做游戏互动,小朋友们都很兴奋,玩的不亦乐乎……下课的时候,孩子都争先恐后的喝水、小便了,可是康康始终坐在垫子上不肯起来,在我再三的询问下他终于低着头微微的说:老师,我上课时不小心尿尿了……这时候,教室里的孩子们就像炸开了锅一样开始大笑起来,有的孩子开始了嘲笑,有的孩子甚至跑过去掀起康康的坐垫,有的孩子大喊:“老师,他真的尿了,地板都湿了”;“这么大还不知道去厕所小便”……看到孩子们的表现和更加难过得康康我轻轻的拍着康康的头说:没有关系,徐老师小时候也不小心这样过呢……听到我这样说,康康抬起了头,脸上闪过了一丝惊讶和微笑,孩子们的吵闹声也转变成了对自己的“声讨”:是啊,谁没有尿过,我也尿过……我也尿过……康康在大家的喧闹下高兴得换下了裤子。

话题欲设:

1、对事件中的幼儿作什么样的“临床诊断”?

2、此事件可以教育幼儿什么?

3、在幼儿园班级课程设计和管理上有没有一定的启示?

策略探讨:

1、此事件可以教育幼儿什么?

品格培养:同情心 学会关心别人  不嘲笑别人

情感培养:正确对待事件发生    同伴应该怎么交际

经验培养:怎样避免事件的发生  发生了寻求方法解决

2、对事件中的幼儿做怎样的“临床诊断”?

对照幼儿过去的行为与常模:行为是否属于正常?当事幼儿能承受的挫折有多大?当事幼儿的行为如不加修正的后遗症有哪些?教师何时介入?怎样介入?介入的价值是什么?对于以上问题教师必须在心理加以反思,这是决定教师专业素养和儿童观的关键,教师只有对事件中的幼儿科学、有效的“临床诊断”才能“治病救人”。

3、课程设计与管理上有什么启示?

作为教师在处理上述类似事件时需要解读到幼儿能否从别人解决突发事件的事例中得到教益?幼儿园是否为这个年龄层、这个文化背景的幼儿准备了适宜的相应教育?如果此类事件经常发生,是否应该重新评价原有的课程安排?

 

“常规”教育的危害:

如果当事件发生时教师缺乏可持续性的系统教育意识,采取传统的“喝止、“批评”、“说教”对当事孩子来说伤害是无疑的,而且可能会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造成无法弥补的过失;同时抓住教育契机对其他幼儿的影响和教育根本无法谈及,也将制约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评析总结:

通过这个事件以及后来的反思、总结,我明白孩子并不是像我们想象那样无所用心和无所事事,他同样在做着人生的实验,他们由于经验和知识储备的不足,心理品质稚弱,不免经常遭到挫折与失败,这时教师便是他们最好的仿效对象,他们会看他怎样对待困难,看他怎样面对突发的事情。往往教师的一个微笑的动作表情就可以给孩子一个肯定一个宽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多从幼儿的立场分析和透视他们所经历的每一个人生的“突然坎坷”,去分析和解读他们的知识和人格建构过程,去分析和解读他们与他人和整个社会所建立的关系,去担负起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帮扶幼儿掌握“过坎”的方法的职责……我们重视的应该是事件过程中对教育对象的理解和认识,关注的应该是我们自身教育行为、教育策略的改善,而非是对事件当事对象的具体评价。努力做到:平心静气,关注每一颗童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