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标签:
布拉格捷克旅游瓦茨拉夫广场国家美术馆 |
分类: 行×摄×广×识 |
捷克历史上最知名的君主有两位,一位就是10世纪时的瓦茨拉夫一世,即圣瓦茨拉夫,一位是14世纪的查理四世,后者虽然是布拉格城市的奠基者以及所向披靡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但是他依然对前者敬佩非常。原因之一是因为瓦茨拉夫自13岁就继位登基,在排除诸多外邦入侵之外让国家得以稳定发展,是一位博学广识、雄才伟略的君王;原因之二是瓦茨拉夫在宗教层面的特殊地位。他年幼在祖母的引导下成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并成为第一位在全国推行基督教的捷克君王。因为他对基督教的执著信仰,后来招来了异教徒兄弟的暗杀,殉教之后便得到了神圣封号以及民众、教徒的朝拜追思。
http://s14/mw690/001L2GNDgy6JTEZGVCled&690— 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8/mw690/001L2GNDgy6JTEKA4qH87&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卢奎娜宫(Lucerna Palace)建于1920年,名字中的Lucerna,本意是灯,它由新艺术主义建筑师Vácslav Havel设计建造,他是捷克前总统Václav Havl的祖父。设计最初它就被定义为一个多功能、复合式的建筑,包括电影院、剧院、商店、餐厅、咖啡馆。如今,它最主要的功能是音乐俱乐部,每年都会在这里举办布拉格国际爵士音乐节的演出。
http://s8/mw690/001L2GNDgy6JTFn8f2f17&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7/mw690/001L2GNDgy6JTFnAnLo46&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1/mw690/001L2GNDgy6JTFpaXoQ50&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11/mw690/001L2GNDgy6JTFovpGy5a&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9/mw690/001L2GNDgy6JTFqsAoU78&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1/mw690/001L2GNDgy6JTFqQJa040&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15/mw690/001L2GNDgy6JTFrnhuKce&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瓦茨拉夫广场的守护者
这个长宽比例十比一,一头地势高起的狭长广场,是布拉格最重要的广场之一。这个广场不仅因为规模而闻名,更因为这里曾经记录了重要的历史时刻:1918年,在圣瓦茨拉夫雕像前阿洛依斯·伊拉塞克(Alois
Jirásek)宣读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宣言;1945年在此宣布了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1968年这里见证了著名的“布拉格之春”运动;1989年又是在这里,数十万群众在此示威游行,引发了天鹅绒革命。
和今天保留下来的众多布拉格地标一样,它同样由查理四世倡议修建。14世纪中叶,查理四世决定在新开辟的布拉格新城增加几个露天市场,其中便包括一个马市,也就是瓦茨拉夫广场的前身,自此这里便逐渐成为了商贸往来的中心。大概400年后的19世纪,时值捷克民族复兴运动期间,政府接受了爱国作家Karel
Havlíček
Borovský的提议,将广场正式更名为瓦茨拉夫广场,并在广场上树立起瓦茨拉夫身骑骏马的青铜雕像。可能这个创意也是为了纪念这里曾经是马匹市场的缘故。
瓦茨拉夫青铜作品由雕塑家Josef Václav
Myslbek的创作,细节极其精致奢华,据说主人公的模样是根据留存于世的多幅肖像和雕塑综合而成的。另外骑马雕塑四周还围绕着四位捷克历史人物:
圣陆德米娜-瓦茨拉夫一世的祖母、圣阿尼斯-一生致力慈善的波西米亚公主、圣波科普,
圣阿达尔贝特-布拉格的第二位主教.。在雕塑的基座上刻有这样一句话:"圣瓦茨拉夫,捷克公爵,我们的王子,请保佑我们世代长存"
(Svatý Václave, vévodo české země, kníže náš, nedej zahynoutinám ni
budoucím)。这既是捷克人民对祖先的瞻仰敬爱,对未来的迫切渴望,也是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对过去种种的缅怀与写照。
http://s16/mw690/001L2GNDgy6JTEIaIbB2f&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16/mw690/001L2GNDgy6JTEIaIbB2f&690—
(瓦茨拉夫广场的前身——马匹市场)
http://s7/mw690/001L2GNDgy6JTEIm610a6&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10/mw690/001L2GNDgy6JTEIGzt749&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7/mw690/001L2GNDgy6JTEIm610a6&690—
http://s10/mw690/001L2GNDgy6JTEIGzt749&690—
瓦茨拉夫雕像身后拔地高耸的就是宏大的国家博物馆,广场两侧,林立着典雅的新艺术风格建筑,酒店、商场、餐厅比比皆是。这种布局本身就仿佛是在演示一段磅礴的故事,历史积淀之中诞生了一位英武的君王,他金戈铁马、戎甲半生,睥睨时代巅峰。肩负传承的是波西米亚王朝的荣耀和沧桑,骑下耕耘的是国家的兴盛和未来。时间荏苒,沧海桑田,从前的马场见证着这个国家一次次的变革,兴衰起伏、事过境迁,如今已是车水马龙,这座青铜雕像如同一位忠诚的守卫者,始终不曾改变,默默地向旅者讲述着从前、现在和未来,默默地守望着眼前的这片国土,如同当年的瓦茨拉夫一世一样。
http://s8/mw690/001L2GNDgy6JTEKA4qH87&690—
另一个骑马人
然而捷克人也不缺乏幽默感,如果你饶有兴致地沿着广场一路下坡而行,大概沿着左手边走上5分钟就会来到卢奎娜宫(Lucerna Palace),这里放有一座“骑倒马的瓦茨拉夫”,它是捷克雕塑家大卫·切尼(David Cerny)重新演绎的圣瓦茨拉夫雕像,在这件作品中,手持长矛的圣瓦茨拉夫不是骑在青铜马的马背上,而是骑在一匹悬空、头朝下的死马肚皮上,这种演绎被认为是对捷克传统的讽刺和自嘲。其实大卫·切尼是一位倍受争议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大多都充满讽刺意味:
http://s10/mw690/001L2GNDgy6JTEKWA5z39&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然而捷克人也不缺乏幽默感,如果你饶有兴致地沿着广场一路下坡而行,大概沿着左手边走上5分钟就会来到卢奎娜宫(Lucerna Palace),这里放有一座“骑倒马的瓦茨拉夫”,它是捷克雕塑家大卫·切尼(David Cerny)重新演绎的圣瓦茨拉夫雕像,在这件作品中,手持长矛的圣瓦茨拉夫不是骑在青铜马的马背上,而是骑在一匹悬空、头朝下的死马肚皮上,这种演绎被认为是对捷克传统的讽刺和自嘲。其实大卫·切尼是一位倍受争议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大多都充满讽刺意味:
http://s10/mw690/001L2GNDgy6JTEKWA5z39&690—
(大卫·切尼David Cerny的其他作品)
http://s2/mw690/001L2GNDgy6JTGWjzIB61&690— 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5/mw690/001L2GNDgy6JTEOIFec14&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5/mw690/001L2GNDgy6JTEOIFec14&690—
卢奎娜宫(Lucerna Palace)建于1920年,名字中的Lucerna,本意是灯,它由新艺术主义建筑师Vácslav Havel设计建造,他是捷克前总统Václav Havl的祖父。设计最初它就被定义为一个多功能、复合式的建筑,包括电影院、剧院、商店、餐厅、咖啡馆。如今,它最主要的功能是音乐俱乐部,每年都会在这里举办布拉格国际爵士音乐节的演出。
除了卢奎娜宫,广场两边的建筑座座皆是艺术精品,值得你好好驻足欣赏,这些上世纪初完成的建筑,完美保留了当时红极欧洲的新艺术风格的面貌,赋予了广场几分历史沧桑,几分复古奢华……
欧洲大酒店(Hotel Evropa):
1905改建完成,由建筑师AloisDryák's主持完成, Ladislav
Šaloun参与内部装饰雕塑。其中的欧洲咖啡厅和泰坦尼克餐厅尤为知名,电影“碟中碟”就曾在这里取景拍摄。
威赫勒之屋(Wiehl
House):1896年由建筑师AntoninWiehl's主持完成,属于新文艺复兴风格,表面精致的墙绘是它的最大特色。
洛可可宫(Palác
Rokoko):1915年由建筑师EmilKrálíček主持完成。其实风格和精致优雅的洛可可可式没有太搭边,而是属于几何新艺术风和早期立体风格。
http://s3/mw690/001L2GNDgy6JTEQCvey52&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16/mw690/001L2GNDgy6JTER7n43af&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3/mw690/001L2GNDgy6JTEQCvey52&690—
http://s16/mw690/001L2GNDgy6JTER7n43af&690—
克露那宫(Palác Koruna):1914年由建筑师Antonin Pfeiffer和
Matěj Blecha's 主持完成。同样属于硬朗的几何新艺术风格,也是布拉格比较早期的混凝土结构建筑之一。
http://s7/mw690/001L2GNDgy6JTERwlcad6&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8/mw690/001L2GNDgy6JTES2gMn87&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9/mw690/001L2GNDgy6JTESze08c8&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7/mw690/001L2GNDgy6JTERwlcad6&690—
http://s8/mw690/001L2GNDgy6JTES2gMn87&690—
http://s9/mw690/001L2GNDgy6JTESze08c8&690—
大使大酒店(Hotel Ambassador)和金鹅大酒店(The Golden
Goose):这两座相邻的酒店也是建造于1920年代。起初他们各自分开,一直到1964年才被连接在了一起。
http://s2/mw690/001L2GNDgy6JTFgH21311&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2/mw690/001L2GNDgy6JTFgH21311&690—
亚当药铺(AdamPharmacy):1913年由建筑师Matěj Blecha
和Emil Králíčeks 主持完成,门前的双人雕塑颇有风格。
http://s3/mw690/001L2GNDgy6JTFhjRbs32&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13/mw690/001L2GNDgy6JTFiXOBS5c&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5/mw690/001L2GNDgy6JTFjLSi814&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波西米亚的由来
http://s3/mw690/001L2GNDgy6JTFhjRbs32&690—
http://s13/mw690/001L2GNDgy6JTFiXOBS5c&690—
http://s5/mw690/001L2GNDgy6JTFjLSi814&690—
波西米亚的由来
如果说起“波西米亚”这次词,今天已经无人不晓。它被今人视为一种放浪不羁、突破传统的个性和生活,以及一种独特另类、色彩图案鲜明的装饰艺术风格。其实这个定义最先来自于法国人的一次误解:15世纪时生活在波西米亚的罗姆人——即吉普赛人,一群来自北印度的流浪者,被当时的波西米亚国王驱逐出境,逃亡法国,从此法国人便误以为这些人便是波西米亚人的代表。后来很多文学作品更是借鉴了这一说法,关于波西米亚人的浪漫传奇络绎不绝,时至今日,波西米亚风格更是在时尚文化领域大行其道。事实上,这个被曲解了几百年来的定义与真正的波西米亚相去甚远。波西米亚其实是捷克中西部的一个古老地区,这个词最早来自于日耳曼语中对于捷克的称呼。甚至在今天的捷克语里,波希米亚人还常常是捷克人的同义词。这里历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日尔曼人、马扎尔人、吉普赛人等等,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就是斯拉夫人。斯拉夫人(Slav)的民族个性颇为传统保守,无论在生活习惯还是文化情趣都与自由豪放的吉普赛人相去甚远。因此,所谓的波西米亚人事实上更接近于斯拉夫人的个性。
了解一个民族最好最快的办法就是去他们的博物馆看一看,不过可惜的是瓦茨拉夫广场上的国家博物馆正在进行为期43个月的大修,直到2015年底才会重新开馆。这座建成于1880年的宏伟新文艺复兴式博物馆,由捷克著名建筑师
JosefSchulz主持建造。与捷克本身坎坷的历史如出一辙,这座博物馆在20世纪也遭受了诸多劫难,1945年它受到炸弹轰炸,但所幸藏品已被转移,未受破坏。1947年重新开放。1968年“布拉格之春”运动期间,苏军武器使博物馆立面严重受损,砂岩石柱被枪击形成许多弹坑,一些雕像也受到损坏。1970-1972年进行了修复,损坏部分今天仍然清晰可见。这里收藏了自然史、历史、艺术、音乐和图书馆领域的近1400万件海量藏品。如今又一次的大型修复将对它的外立面以及内部结构进行彻底的完善,自2016年起,它即将以更完美的状态来呈现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既然无缘博物馆,我们将目光转向了远在几公里以外的国家美术馆。虽然这个场馆既偏远,名气又不如国家博物馆,但是它收藏了一件镇馆之宝,是那些希望了解捷克历史的旅行者与艺术爱好者不可错过的一站。
慕夏巅峰之作的苦与泪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美术馆有多个展馆,分布在布拉格的新城区、老城区、城堡区等多个区域,按照作品年代和风格细分如下:
圣阿尼斯修道院展馆 Convent of St Agnes of
Bohemia:历史悠久的修道院,主要展出波西米亚地区和整个欧洲中世纪时期的艺术作品。
史坦贝克宫展馆Sternberg
palace:位于城堡区,展出十三世纪到十八世纪从古代到巴洛克晚期的欧洲艺术,包括莫奈、塞尚、雷诺阿、罗丹等人的作品,非常珍贵。
史瓦森堡宫展馆Schwarzenberg Palace:
位于城堡区,展出的是波西米亚地区的巴洛克风格作品。
沙门宫展馆Salm
Palace:位于城堡区,也叫小史瓦森堡宫,展出19世纪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作品。
维勒特斯尼宫展馆Veletržní
Palace:直译过来其实是商贸大楼,位于布拉格第七区,是所有展馆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这里以近代和当代艺术为主,作品涵盖19世纪到21世纪。其中,慕夏的巅峰之作“斯拉夫史诗”从2012年起在这里展出至今。
葛兹金斯基宫展馆Goltz-Kinsky
Palace:位于老城广场泰恩教堂边上的金色建筑,曾经在我介绍老城广场时介绍过。这里主要展出亚洲艺术和古地中海艺术。
我们这次前往的就是馆藏有20幅巨型油画“斯拉夫史诗”的国家美术馆——维勒特斯尼宫展馆(Veletržní
Palace)。知道和喜爱慕夏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慕名前来参观“斯拉夫史诗”,甚至知道它馆藏于此的人却屈指可数,因此,国家美术馆即使在双休日也显得特别冷清。关于慕夏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见另一篇游记:布拉格的二重奏——妙笔挥洒的自由乌托邦。慕夏的众多作品可以在博物馆看到,但是斯拉夫史诗却只有在国家美术馆看得到。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它的故事:
“这套作品创作前,斯拉夫人民正在为争取民族独立而与奥匈帝国Hapsburg王朝进行着斗争。强烈的民族感情促使五十岁的穆夏开始构思一个规模宏大的主题:‘斯拉夫史诗’(The
Slav
Epic)。这一宏篇巨制描绘了包括捷克在内的斯拉夫民族从史前到十九世纪的漫长历史进程的有纪念意义的场面,整个主题包括二十幅尺寸巨大(610╳20250px)的油画作品。穆夏原打算在五到六年时间内完成,却没有想到整个计划从1911年起前后共花去了他十八年的时间,在这个系列中他几乎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因为它们蕴涵着穆夏对祖国的全部希望和梦想。他曾经这样写道:‘我创作的目的从来就不是为了要破坏而永远是要创造,创建起一座桥梁,因为我们必须心怀这样的希望,只有我们更好地相互理解,人类才会更加团结。’
1928年整个‘斯拉夫史诗’系列的二十幅油画全部完成,穆夏将它们全部捐献给布拉格市,但他并没有得到热情的响应。此时,新艺术运动的风潮已经过去,正当红的现代艺术的支持者们对所谓‘十九世纪’的风格大加贬斥。在艺术界口味的变化中,穆夏成了时代的‘落伍者’。尽管穆夏的作品在大众中仍然很受欢迎,但因为他的艺术不够“新”,艺术批评家们并没有对他呕心沥血而成的作品给予多少重视。斯拉夫史诗在诞生后的都一直被卷存起来,直到整整25年之后,1963年,才在Moravský
Krumlov城堡公诸于世。他的儿子,作家Jiri Mucha,
花费了大量时间研究其父的作品,并通过各种途径企图引发世人的关注。在法西斯主义风起云涌的1930年代末期,穆夏的斯拉夫史诗被报纸指责为反动派,当1939年德军进入捷克斯洛伐克之际,穆夏是第一个被盖世太保逮捕的艺术家。在一连串的审问中,他得了肺炎,1939年7月14日因为肺部感染而过世,埋葬于Vysehrad高堡公墓。‘斯拉夫史诗’系列作品,1963年到2012年期间,一直收藏于布拉格Moravský
Krumlov城堡,直到2012年之后,它被移到布拉格国家美术馆。今天它已然成为了捷克的国宝级文物。”
http://s2/mw690/001L2GNDgy6JTFmjLgta1&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2/mw690/001L2GNDgy6JTFmjLgta1&690—
为何这套作品并没有被收藏于慕夏博物馆这其中还有一段纠结的原因。一直以来,由于国家美术馆没有一个合适的场所安置斯拉夫史诗,所以它长期收藏于Moravský
Krumlov城堡。然而近10年来,布拉格市政府始终希望收回这组作品,但是慕夏基金会,也就是他的外孙约翰·慕夏(John
Mucha)即慕夏博物馆的经营者处于对作品的保护一直阻止着这次迁移。更有甚者,2010年7月,超过一千人在Moravský
Krumlov集体抗议将作品搬回布拉格。最后,布拉格政府寻找出了强有力的证据:原来当年慕夏“斯拉夫史诗”时,曾接受了一名美国资助人Charles
R. Crane的长期资助,并签署过合同,作品所有权归资助人所有,布拉格政府从国家档案处找到了当年签署的这份协议。而Charles
R.
Crane最后将这组作品捐赠给了布拉格政府。终于,经过了2年多的纷争,作品终于于2012年回归布拉格,并在国家美术馆开始正式展出。
感受捷克民族艺术魅力
捷克国家美术馆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个18世纪末的民间组织。1796年2月5日,来自捷克贵族家庭的几个爱国者代表同几个启蒙运动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组成了“提升本地市民品味”
的爱国友人艺术协会。后来建立了两个布拉格前所未有的重要机构:美术学院以及对公众开放的爱国友人艺术协会画廊。画廊就是今天的布拉格国家美术馆的前身。在1902年,画廊同另一重要机构-波西米亚王国现代画廊合并。波西米亚王国现代画廊是德国皇帝约瑟夫一世的私人画廊,后来开始构建其20世纪艺术品的核心收集。
在1918年,爱国友人艺术协会画廊变成了新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中央艺术品收藏中心。1919年,Vincenc
Kramář被任命为画廊主任,并在较短的时间里成功地使该画廊成为一个比较现代化和经营专业化的画廊。在战乱的1942年,该现代画廊撤回的基金被移送给当时的国家(或更正式地讲是捷克-摩拉维亚王国)画廊。1949年后,当时颁布的法令是国家美术馆正式合法化并归国有至今。1995年,大部分的近代和当代艺术作品被搬迁至维勒特斯尼宫展馆Veletržní
Palace。
这个展馆中的作品最大的特色在于收藏了20世纪和21世纪捷克和斯洛伐克艺术家的绘画、雕塑、建筑、家具、时尚设计作品,涵盖的艺术家包括奥托·古尔福德(Otto
Gutfreund),弗兰提赛克·库普卡(František
Kupka),鲁道夫·菲拉(RudolfFila),文森·贝内斯(Vincenc Beneš)、博胡米尔·库比斯塔(Bohumil
Kubišta)等人,还有许多随时间流逝已被遗忘和忽视的作品,如今却再次被发掘,并在这里得到永久的一席之地。这里的欧洲展区还保存着多幅完整的毕加索作品,包括有2幅他的自画像和抽象作品,还有雷诺阿、高更等的作品。
或许布拉格国家美术馆的规模和藏品与世界一流美术馆还无法相比,没有那么多世界顶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杰作,但是它也恰恰执行了一个国家美术馆的使命,那就是最大程度地保存民族的特色和结晶,让它的独特性不能被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其他展馆所取代。
http://s8/mw690/001L2GNDgy6JTFn8f2f17&690—
http://s7/mw690/001L2GNDgy6JTFnAnLo46&690—
http://s1/mw690/001L2GNDgy6JTFpaXoQ50&690—
http://s11/mw690/001L2GNDgy6JTFovpGy5a&690—
http://s9/mw690/001L2GNDgy6JTFqsAoU78&690—
http://s1/mw690/001L2GNDgy6JTFqQJa040&690—
http://s15/mw690/001L2GNDgy6JTFrnhuKce&690—
尾声
1899年,早已蜚声国际的慕夏在为世博会设计波黑国家馆时,为了寻求创作灵感,他来到巴尔干半岛旅行,在这里他追溯了斯拉夫人的历史和生活现状,这个民族,是欧洲大陆最早诞生的人群之一,数百年来却分散各国,颠沛流离,受到他族的压迫和统治。在这次旅行中,他萌发了创作“斯拉夫史诗”的念头,从没有一组甚至一幅大型作品真正记录过斯拉夫人的苦与乐,慕夏终于决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对祖国和民族的奉献,因为作为一个艺术家或艺术本身,他的目的远远不只是迎合大众或是评论家的口味,和追求所谓的国际潮流,更不是一味追求名与利,旁人的赞叹与目光,这个道理,年迈的慕夏深知,还有所有那些留名的捷克艺术家同样了然于心。
http://s12/mw690/001L2GNDgy6JTFM8vV12b&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1/mw690/001L2GNDgy6JTFMEio800&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3/mw690/001L2GNDgy6JTFOhgpY42&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5/mw690/001L2GNDgy6JTFNt0eoc4&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14/mw690/001L2GNDgy6JTFNRJwN2d&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6/mw690/001L2GNDgy6JTFOVxiZ95&690—探寻斯拉夫之歌" TITLE="布拉格的二重奏 — 探寻斯拉夫之歌" />
http://s12/mw690/001L2GNDgy6JTFM8vV12b&690—
http://s1/mw690/001L2GNDgy6JTFMEio800&690—
http://s3/mw690/001L2GNDgy6JTFOhgpY42&690—
http://s5/mw690/001L2GNDgy6JTFNt0eoc4&690—
http://s14/mw690/001L2GNDgy6JTFNRJwN2d&690—
http://s6/mw690/001L2GNDgy6JTFOVxiZ95&690—
<完>
前一篇:布拉格的二重奏——传说中一半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