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乱炖:《恐怖直播》/与猪做爱,或是顾全大局

(2013-10-07 18:25:04)
标签:

杂谈

http://s14/mw690/6009e560tx6DeWqkZZj8d&690

——让总统和猪做爱,不然把人质撕票。怎么办?这是《黑镜》。

——不要挂电话,生杀大权在我手中。怎么办?这是《狙击电话亭》。

——你有希望,但只能靠你自己。我什么都保证不了。怎么办?这是《活埋》。

 

人质,恐怖分子,电话,直播,以及河正宇。《恐怖直播》一次性把上面的问题,回答了一遍。最紧凑的速度。要给追求人道的恐怖分子打21亿7千924万5000元,要给他请来青瓦台的“总统”,要保全人质,要护住政府威信,要稳住收视率…,恩,复杂的一塌糊涂,任何正常人情急之下一定会说,“我让你炸啊,狗娘养的,烦死了”。

 

而《恐怖直播》的牛逼之处就在于,这之后紧跟的是,“全都是节目优先,哪里是人优先的”、“现在不是说这种话的时候”,“只有人质死亡,恐怖袭击才能结束”,尽是诸如此类的“肺腑之言”。最最要命的是,居然都被交代的这样“理直气壮”,甚至让你觉得,这帮家伙怎么一点都不“虚伪”。场面话呢!

 

故事从恐怖分子(李大为饰)藉由“引爆麻浦大桥”为胁,想得到话语权,得到权利阶层道歉的“初衷”展开。而主持人尹英华(河正宇饰)是他最理想的“谈条件平台”。于是,一通电话,一团糟的事情,正式开始。恐怖分子捏有人质,要总统。媒体捏有恐怖分子,要收视率。政府捏有媒体,要恐怖分子。各怀心机,各抛弃子,各下狠招。然后,不断刷新底线,不断反转,不断爆炸、流血、绝望。

 

了不起的河正宇。作为这场“恐怖连线”的漩涡中心,几乎一人之力,扭织了各股势力的力量。极端的代表个人信仰崩溃的“恐怖分子”,削尖的代表个人利益至上的“车局长”(李璟荣饰),顽固的代表权力主义的“警察局长”,这3股阶层鲜明的标签人物的“力量”,被放大的无限突兀。你可以清晰看到河正宇在面对这些力量,面对他们的话语与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不一样的“演技”回馈。

 

——(恐怖分子)“为了赚2万5千元全部丧了命”,在起初接触“恐怖分子”的控诉阶段,有《委托人》的影子,有同理心但更多的是投机。而之后,则不断稀释“投机”,转为《黄海》中那份绝望式的焦头烂额。谁都无法信任,谁都是王八蛋。但又冥冥之中察觉,有一根准绳在那边。他那标志性的耸人眼神,就如同他的双眼皮,深深的2刀,印象深刻,触目惊心。

 

值得插一句的是,恐怖分子的几通电话的语气区别。

●第一次打电话,兴奋地发牢骚,抱怨富人税降低,自己的电税太高。语气很明显是不稳定、兴奋的,与一个普通人将要做一件“大事”时候的感觉,一样。

●第二次进电话,语气落入谷底,那个时候他已经按下爆炸键。即便,这个时候没有人员伤亡。很明显是,做了不想做但必须做的事情后,失魂落魄的情绪。

●第三次进电话,孤注一掷、破罐破摔的语气,这种情绪下“演出报酬、收视率、电视台独吞利益、要不我找别家谈谈”,完全是一种本我状态下的伪自信。

●与警察局长那通电话,激动、歇斯底里、锱铢必较,语气中的逆反、不屑、深恶痛觉,清晰的一塌糊涂。导演把底层的矛头,集中宣泄到了这一位身上。

 

——(车局长)“想要往上爬,就得接受这些恶心的交易”,与车局长的对手戏非常精彩,一开始比谁更急功近利,谁更强势,相互的眼神中都是《追击者》当中那种,“你是什么人我不知道”,即便亲昵的时候可以共用一条领带。而之后,则完全转入《柏林》的节奏。车局长一黑得到,毫不犹豫,价值观固若金汤。而河正宇则一再崩溃,一再不确定底线的位置,这种层进的气急败坏以及惊慌失措,被交代的非常精准。

 

而属于这一阶层上的女警探,郑PD,HNK主播,甚至河正宇的前妻,则或多或少被导演“出卖了”阴暗面,女警探的诡计谎言,郑PD的反骨,HNK主播落井下石,以及“你不会一大早就赔那小子去打高尔夫了吧”,自保以及自私,是这一组群像的关键词。

 

——(警察局长)“你们都不要说话,让我来惩罚罪犯”,老戏骨演的非常好,仔细回味,这种感觉与《熔炉》里的权势,一脉相承。与警察局长的对手戏不多,但有一点,闪耀的不容忽视。就是那种“气馁感”,你不耐烦,但碍于现实必须敬畏,紧张局促,并一定要夹着尾巴做人的崇高的情绪。所以,警察局长被“引爆”的时候,你一定是拍手称快的。

 

而“总统”待尘埃落定后的发言,是那么的意料之中,又是那么的五味杂陈,甚至绝望。

但那确实是他妈的“正确”的。

 

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马基雅弗利:“政治无道德”。总统出现与不出现不是关键,关键是,局势稳住没有。这更重要。而看起来道德与否,全凭在这个过程中,所处的身份、位置、利益。然后,待一切尘埃落定,“现在不是说这种话的时候”的“这种话”,又可以随便讲,又可以神圣体面。并保证没有“反驳”。于是,一切回归正途。

 

最后,河正宇的选择,算是对这种“固定真实结局”的一种写意化实践。即便,这看起来更不惜成本,更死伤惨重,更不利于社会,但当河正宇按下“同归于尽”的按钮的时候,响起的是——激昂、疏阔、自由的音乐的时候,就知道80后导游金秉宇的“想法”了。

 

 

“那为什么英国的首相为了拯救人质会去和猪做爱”?who car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