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雪时节,也是眼病高发期

(2022-12-01 22:00:42)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冬季的阳光中也有较强的紫外线,眼睛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容易有不适感。且强烈的紫外线射入眼睛后,容易出现畏光、流泪、异物感,眼睛不能睁开,甚至出现有强烈的烧灼感,医学上称之为“雪盲症”。

那么冬季还容易发生哪些眼病呢?下面就请兰州普瑞眼科医生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小雪时节,也是眼病高发期


一、迎风流泪

冬季,寒风凛冽,眼睛受到冷风的刺激,泪液分泌增多,泪道无法把过多的泪液排到鼻腔,就会从眼睛直接排出,出现了迎风流泪,老年人因为泪腺和泪道功能退化更容易患病,部分沙眼、慢性结膜炎及泪道炎症患者,由于炎症引起泪道狭窄或阻塞,泪液排出障碍,遇到冷风刺激,就会容易流泪。

应对方法:大冷风天气减少户外出行,若要外出时也先做好防护,戴上护目镜、防风镜防护用具。如流泪症状严重的,还需到医院做泪道检查。

 

二、干眼症

与容易流泪相反的另一个极端症状是干眼症,由于冬季气候干燥,泪液很快蒸发,加上寒冷、疫情等原因影响,宅家室内时间更多,看手机、电脑近距离用眼时长增多,就容易出现眼睛干涩、发痒、发疼等干眼症的症状。

应对方法:要缓解干眼症状,首先要分清病因,如果是免疫性疾病、维生素缺乏等病因引起的,要先治疗疾病源头,如果是泪液缺乏型干眼,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滴人工泪液来湿润眼球。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休息眼睛,多眨眼,多做远眺,并可以用热敷等方式,保持眼睛滋润。

 

兰州普瑞眼科医院干眼门诊通过先进干眼检查设备,对患者眼部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定量数据分析患者干眼程度。根据干眼程度和病因为患者提供SPA熏蒸、睑板腺按摩并结合药物的诊断、治疗的同时,全新引进全球最新OPT优化脉冲光治疗仪,实现精确化的诊断、精准化的治疗,助您轻松赶走干眼困扰

 

三、眼中风

气温骤然急降时,眼睛血管急速收缩,血流变缓,容易形成血栓,造成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即所谓的“眼中风”,此病发作起来十分凶险,对视力危害极大,当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发生阻塞时,甚至可导致失明。

应对方法:眼中风发作时一定要及时就医,眼中风在发病前有一些先兆,如眩晕恶心、无痛性视力下降、一过性黑蒙、视物模糊或重影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马上去医院检查,否则90分钟可令视网膜永久性损伤,超过4小时未能有效治疗,视力就很难恢复。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或胆固醇过高的中老年人要尤其注意,保持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定期检查血压、血脂、血糖、血液粘稠度等指标,降低眼中风发生的风险。

 

四、青光眼

天气寒冷时,会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调节出现紊乱,令眼压急剧升高,诱发青光眼。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眼睛胀痛、视力下降,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青光眼被称为全球三大致盲眼病之一,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会面临失明的危险。

应对方法:青光眼患者外出前最好对外界温度的适应过渡阶段,如在楼道、门口停留一下,让身体慢慢适应外界寒冷的环境。糖尿病、高血压患者,40岁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都是青光眼高危人群,一旦发现眼部不适、头痛脑胀,反复出现视力模糊、虹视(看灯周围有彩圈)等症状时,就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另外,对于一些眼压不稳定的患者,最好每两周复查一次眼压,每月复查一次眼底。

 

 

 

五、结膜下出血

气温下降会刺激眼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如血管弹性差,就容易破裂造成结膜下出血。当眼睛突然充血,巩膜(眼白)出现红色斑块,要注意是否出现结膜下出血。

应对方法:多数患者并不严重,通常无须治疗。出血早期,即48小时内可以局部冷數,48小时后可以热敷,可促进出血吸收,如果有轻微眼部刺激症状可使用人工泪液滴眼,对于反复结膜下出血的患者,则需要查明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六、过敏性结膜炎

在气温变化交替的季节,温度变化大,容易诱发过敏性结膜炎,结膜充血、眼睛发痒,并有少量分泌物产生,伴有流泪、灼热感等症状。

应对方法:注意脱离过敏原,如清理房间卫生,消灭虫螨等。抗组织胺药水能改善过敏性结膜炎症状,眼睑冷敷也可以暂时缓解症状。

 

冬季我们待在暖气屋里时间过长,加上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等,眼睛非常容易干涩、酸胀、疼痛、视疲劳以及视力下降。如果出现眼部不适又无法自行缓解,还是需要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诊断,及时用药进行治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