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L人工晶体中央的小孔居然有这样的作用?

经常会有一些细心的近视朋友在选择做ICL晶体植入术后,会好奇ICL晶体中央有个小孔,然后咨询医生们这个小孔到底有什么作用?那今天就请兰州普瑞眼科的专家为大家做个科普吧。
首先来介绍一下ICL植入术的历史,早在1993年,西方国家就开展了第一代ICL产品的植入手术,当时是意大利Dr. Pesando与维也纳Prof. Skorpikv共同进行的。历经近接近30年的应用升级优化,ICL卓越的视觉体验受到了全球越来越多近视患者的喜爱。瑞士的STAAR公司在2016年对 ICL晶体品牌名称进行了升级,将中央孔型的ICL(V4c)更名为EVO ICL,所以现在我们一般都称EVO ICL晶体。
其实,ICL V4C晶体的设计理念早期是由日本教授清水公也提出和设计的,中央孔型的设计是他从夏威夷的“昴星团望远镜”中得到的启示。教授发现望远镜中央存在不让光通过的构造,但又并不影响望远镜的观测。因此清水公也教授大胆设想,ICL晶体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设计呢?如果在晶体的中心有个洞也能保持视野,是不是可以使眼内房水的流动更加接近自然生理结构呢?这样,其实手术一步就可以完成了呢。因为理想的状态下,孔的大小就是既能保证房水循环通畅,又不影响视觉的。
提出这个理念后,科学团队经过多次反复实证实验,得出了孔小于等于0.4 mm不会发生光学损失的结论,然后将ICL中央孔的大小定位在360μm,之后,成功在2007年实现了全球第一例的中央孔型ICL晶体植入。
此外,ICL V4C不仅有中央孔,在中央孔两侧还有2个孔。在散光晶体的设计中,有两条延伸的线型标记,这主要是助力于散光晶体植入后的定位作用。
那ICL的中央孔的作用是什么呢?
兰州普瑞眼科专家介绍说,ICL晶体在没有升级到中央孔前,植入前需先对眼睛虹膜进行周切,以保持房水流畅。自有了中央孔后,不仅无需虹膜周切且保持了与自然状态相同的房水流通途径。因此,中央孔型ICL的优势越发明显:1.无需进行虹膜周切,提升矫治效率;2.矫治过程更方便快捷,患者体验更舒适;3.保留房水流通途径,大大降低白内障概率;4.对粘弹剂清除更有力;5.术后眼压升高的风险大大降低;6.术后视觉效果更优。总结起来就是,360μm中央孔是ICL创新设计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