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汉字构造看亮剑与携剑的吉凶

(2013-03-24 20:43:45)
标签:

阿杕

亮剑

携剑

吉凶

文化

分类: 文化随笔

在中国,前几年的一部电视剧《亮剑》非常深入人心,以至于“亮剑”成了这个国家自强、无畏的象征。人们把亮剑看成是一种精神,看成是一种取进。国人的这种看法直接对中国的外交政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南海和钓渔岛的问题上,国人要求亮剑的呼声不断。这种呼声的实质就是要求中国直接投入武装力量进行护岛,即便与相关方发生战争也在所不惜。

但是,在这些争端中,亮剑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发生战争符合中国的最高利益吗?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我们曾不断地宣称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亮剑与这种宣称有矛盾吗?在伊拉克、叙利亚等国际争端中,我们一直强调和平解决,在涉及我们自己的问题上无所顾忌地进行亮剑,这是否也是中国式的双重标准呢?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没有引起足够充分的思考。

不过本文,笔者不是来探讨这些重要的问题,笔者是想用中国古人最原始但也是充满价值的思想来向现代人说出一些思考。

在古代中国,人们对重大问题的判断涉及到两点或两个方面,一种是“吉”,一种是“凶”。所谓“吉”,就是事物向符合自身利益的积极方向发展;所谓“凶”,就是事物向不符合自身利益的消积方向发展。趋“吉”避“凶”,这是一切战略权衡和决策的根本原则。

我们先说“吉”。这个汉字的构造是上面一个“士”,下面一个“口”。上面的“士”恰似一把剑,下面的“口”相当于剑鞘,把剑插入剑鞘,这就是“吉”。

从“吉”字的构造,我们可以得出三点结论:一是亮剑并不能带来吉祥,入剑才能带来吉祥,因为亮剑并不能有效控制风险,入剑则能够有效控制风险;亮剑思味着增加战争风险,入剑则会降低擦枪走火的可能性。二是人们带着一把插在剑鞘中的剑,也就是携剑,比拿着一把拔出来的明晃晃的剑更为吉祥。也就是说,为了争取好的结果,从战略上说,我们一定要以军事力量作为后盾,但是不能把军事力量放在最前沿。三是入剑的动作可能在之前正是有一个拔剑的动作,也就是说,我们不一定永远不拔剑,但是拔剑首先是为了在达到一定的目的之后再重新插回去,这样做的结果是也能保证吉祥。

我们再说“凶”。这个汉字的构造是上面一个“乂”,下面一个“凵”,上面的部分代表处于纷乱中的人,下面的部分则是地上的一个陷坑,处于纷乱中的人掉进陷坑,这就是“凶”。

从“凶”字的构造,我们也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行为人不能让自己处在混乱之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准则,要将所面临的形势和采取的措施考虑清楚,这是不让自己陷入“凶”境的一个基本条件。二是要避开各种陷阱,这是不让自己陷入“凶”境的另一个条件。凡事要沉住气,事事亮剑,不可能让自己避开陷阱,因为亮剑,会将人的精力和目光转移到剑尖所指的方向,而不能分神再看脚下的路了,携剑却可以做到这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携剑与亮剑相比,其更有可能导致非“凶”的结果。

明白了中国先哲在造字中凝结的生存智慧,我们也许就会更有信心和把握面对未来。在中国面临的海洋争端中,亮剑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即便不得已拔出剑来,也要考虑再把它插回去。

《老子》说:“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导,特别是在我们还有其它选择的时候。(阿杕原创)

2013.3.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