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演出来的戏,听唱出来的歌
(2009-07-22 18:33:49)
标签:
同期录音人籁四分法声乐李谷一阿杕原创文化 |
分类: 歌声的感悟 |
关于四分法,是一个大的总结,自然还有许多的东西没有说透,而且读了多人的看法,也有些新的感悟和思路,我想还是再听再说吧。今天说说别的。
黎明饰演了一个新的角色——梅兰芳,一个没有京剧功底的人能够演好吗? 梅葆玫先生有一些疑虑,他是这部影片的顾问,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对这部影片有着非同寻常的期待。但一段时间以后,他的疑虑消失了,他说:我现在才明白,电影是拍出来的,不是演出来,与京剧演员十几年的童子功不同,电影演员只要有表演基础,有悟性,有灵感就成,因为一个镜头,可以几十遍甚至上百遍的拍,直到出现一个令人惊叹的镜头为止。
拍出来的电影是这门艺术的特色。现代科技在非常令人惊叹的改变着带有自然属性的一切。与拍出来的电影相似的是录出来的歌,伴奏与歌唱分轨来录,一首歌甚至有用半年的时间,将每一个好的时点状态和好的音声接合在一起,创造听觉的奇迹——一种虚幻的歌唱艺术。这是时代的声乐困惹,当一首歌不太好时,我们常常不说唱的不好,而是录的不好。当我们将一些声乐上不太好的歌手归入偶像派时,却也不能不承认他们的歌不那么容易挑剔。一句话,我们远离了唱出来的歌,甚至是浑然不觉的远离。
直到去年,去年央视李谷一老师的节目《百年歌声·电影歌曲》播出后,我才见识了什么是唱出来的歌,什么叫同期录音,什么叫歌唱家的本事。李谷一老师说,一首歌只能录三遍,第三遍是正式的,三遍录完,不管你唱的好不好,几十人的乐队收拾盒子就走了。李谷一老师说有时也很遗憾。
也是看了这个节目之后,我才知道,我所听的《妹妹找歌泪花流》《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绒花》都不是电影原版的,而那些个原版,尽是些水灵的鲜味,是同期的录音,是一次录成的歌,也就是说,是唱出来的歌,也是美得无与伦比的歌。
又有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李谷一老师的歌听的又多了一些,感悟也就随之增多。上次提到《鸟翅》那个专集,说不出的喜爱,而李谷一老师却说仓促,后来我知道那也是个同期录音的专集,是唱出来的歌而不是录出来的歌,难怪它有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
当我们赞美动人歌声的时候,会用到“天籁之声”四个字,那些录出来的歌能当得“天籁”二字的赞美吗?那是“器籁”是“人籁”,失掉了自然的本色。子曰:“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信哉斯言!
所以我说,李谷一老师不必遗憾,那些唱出来的歌声仍是不可磨灭的经典,不管制作的科技有多么发达,我们所听的歌仍然需要人的情感的表达,仍然需要声音的自然光泽。
当然我不是反对录出来的歌,李谷一老师也录歌,她录歌的功力仍然使人惊叹,我是说,我想,唱出来的歌也应该得到提倡,而且是别一种不能忘却的高雅。
看演出来的戏,听唱出来的歌,会成为永久的历史吗?还是会在某一个时刻,重新流入生活?我呼唤着他们,特别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