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说“礼”
黄 其 福
同学们:
今天我想和大家说一个字,就是“礼”。礼,字面意思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大家都应该共同遵守的各种仪式,所以,它是社会行为的规范,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传统习惯。
《左传》上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告诉我们:礼是我们的行为准则,是天经地义的东西,是习惯成自然的,不容改变与怀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不遵守礼仪,那就会被人家看不惯;如果你做出了违反礼仪的事情,那就更会被别人指责,留下骂名。所以,古人讲:“不学礼,无以立。”不学习礼,你就不能立身于世。又说:“事无礼,则不成。”我们现在搞学习,将来做事业,如果不依礼而行,就难以达成自己的愿望。可见,学习礼是多么重要。
礼,始于饮食。民以食为天,食以俭为要。我们的餐厅、食堂,随处都有关于节俭、卫生之类的标语,表现出我们学校对学生在节俭方面教育的重视。同学们,节俭能够培养我们的品德:不随意抛洒饭菜,吃多少打多少,不乱倒,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等,这些都和礼有关,都是在敬畏自然的恩赐,敬爱劳动者的艰辛,关系到学生个人品德修养。
有一个成语,叫“彬彬有礼”,表面看指人的外在,但更多的显示了一个人的内涵。彬彬有礼的人,朴实文雅,有修养有风度,可亲可敬。谁都想成为那样的人,是不是?然而,怎样才能成为那样的人呢?其实要我说,首先必然是尊重他人。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先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广泛而深厚的敬意。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尊重。尊重谁?尊重一切给予我们生命、给予我们帮助,与我们共同学习成长的人,等等。
首先是尊重父母。这是一种孝道,孝是各种品德修养的根本。我们在家,要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要乐于倾听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教导。他们将自己的人生之得毫无保留的给了我们,同时也会将自己的人生之失作为经验教训拿来告诫我们。比如珍惜时间搞学习,不玩物丧志;比如诚信守诺对待人,不撒谎作弊;比如低调做人,不欺凌霸道等等。这些话我们都要听着,记着。孝,在己,是珍爱生命;在家,是孝亲敬长;在国,是努力学习,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
第二,要尊重老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作为我们成长路上的参与者和见证人,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尊敬师长是我们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尊重老师,在心,就是敬:不随意叫老师姓名,不私下议论老师,更不能背后给老师取绰号,要像对父母一样对待老师;无论校内校外,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尊重老师,在外,就是亲:亲其师,而后才能信其道。要尊重老师劳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等。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显示出由内而外对老师的无比尊重,成为美谈,流传至今。
第三,尊重同学。古人讲:“礼者,敬人也。”要想举止行为符合礼,就要尊重人,尊重我们学习路上的同行者。一个集体,只有成员之间互相尊重,才能彼此和睦团结,怀着互相成全的心,互相帮助,这样,成员间就少了矛盾,多了凝聚力;相反,那就是一盘散沙。同学们,我们在校期间,要珍惜同学之情,学习上互帮互助,劳动上争抢脏活累活,运动上给人鼓励加油;有矛盾,讲退让,有疙瘩,讲宽容,不能倚强凌弱,把社会上不良习气带进校园。
最后,我还要讲一个,就是要尊重规则。礼本身就是一种规则。日常工作学习之中,有许多规则需要我们去遵守,这也是“礼”对我们的要求和考验。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培养规则意识对于我们的成长相当重要。规则是什么?规则是河岸,没有它,河水就会泛滥,造成洪涝灾害;规则是牵着风筝的线,没有它,风筝就飞不高,甚至栽跟头。同学们,未来我们要飞得更高,要造福人民,就应该从敬规则,守规则开始,对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等规范自己,要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比如:爱护公物,爱护花草树木,在校园内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不乱涂乱画,不玩危险游戏等。同学们,你们要知道:没有铁的纪律,就没有金的品质。锤炼金子一样的品性,就当坚守铁的纪律。
同学们,秋天确实是收获的季节,但也是种子孕育希望的季节。让我们明礼在心,守礼在行,怀揣梦想,一路向前,做一个知荣辱守礼仪的时代新人。让我们学好本领,强健身体,时时自警自省,做一个合格的可靠的时代新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