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伦理的核心:公正与仁慈——听檀传宝老师《做一个配享幸福的教育家》笔录
(2015-02-13 14:02:41)
标签:
教育 |
分类: 观世界 |
师德修养是“为己之学”。作为一名教师,师德是收获幸福人生,尤其是职业生活的幸福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教师职业道德最最重要的两个核心是:公正与仁慈。
教师为什么要讲公正?1.
对于怎么做到教师公正?檀老师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了详细讲解。
第一部分,教师自己对自己的公正。有些教师对自己是不公正的:有一类老师对自己太过严苛,结果会演化成一种无必要的、片面的牺牲型人格,这是不合适的,更是不公正的。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幸福的、阳光的。如果教师对自己过于严苛会产生负面影响,会让教育对象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太苦。另一类教师对自己过于放纵。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过一天少一天的,生命是弥足珍贵的,生活过于放纵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公正。现代社会有许多价值观陷阱,但权利与义务,权利和权利的限制,自由和自由的限制相互联系,如果对自己过于放纵,不光会影响自己的生活,人生的收获也很少,幸福也会大打折扣。教师对自己公正要求我们时常思考自己,既不能太苛求自己,也不能放纵自己,挥霍自己的人生。
第二部分,教师的同侪性公正。上下级及平级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
第三部分:对象性公正,即怎样对待学生。它是教育公正的重中之重。主要内容有五点:
第一,平等地对待学生。指平等的师生观念,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中国传统观念中讲究师道尊严,文化内层藏有老师应该高于学生的价值观念。
第二,爱无差,一视同仁。即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爱无差并不是指向教育中那些明显的错误行为,主要指向人性中一般人都认为正常的、不经意间造成的爱的偏差,是师德修养中需要警惕的事情。
第三,实事求是,赏罚分明。对学生只奖励不做任何惩罚在专业上、伦理上都是错误的。让奖励和惩罚变成有教育意义的教育行为才是教师应该做的。
第四,因材施教。教师的公正与法官判案这种公正是有差异的,法官判案的公正是刑事公正,不能更改。教师的公正是要看教育的效果。教师日常教学中的公正:
第五,学生个体与部分的关系: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第四部分,其他领域的公正。
第一,家校关系,家校零关系、家校关系的不平等都是病态的。
第二,爱岗敬业。它是公正的要求。教师不应是拿份工资干一份活儿,教师的工作量是无法衡量的,备一次课需要多少时间无法准确量化。其实,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即占据了教学的”机缘“,这是不能浪费的。一堂课的时间空间锁定后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意味着每一个教育的时空都是不能浪费的,如果浪费了,他人是不可能替代的。因而,我们占据了这个机缘,又没有好好工作,他人又无法补救,从社会公正的角度看,我们没有理由浪费!补课只是一种补救,但已经浪费了教学机缘。因而,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工作者,我们应该珍惜跟学生相处的每时每刻!
教师职业道德的第二个核心——仁慈。
我们为什么需要仁慈?
1.
仁慈是伦理的基本原则(伦理学范畴);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