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子宝宝
李子宝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284
  • 关注人气:22,27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南京到汶川:两个时代的命运

(2009-05-18 15:45:46)
标签:

杂谈

分类: 乱谈IT

正因为喜欢陆川的《可可西里》,所以,《南京!南京》在各大院线一上映,就跑到电影院占了个位置。

片子的内容是我们所熟悉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片断。剧情由两个截然不同的鬼子贯穿整套戏,一个教科书上典型的日“本人”,一个现实中有良心的“日”本人(最后承受不了心灵上的压力,自杀了),南京只要三天就被这样的日本人攻陷了,他们看到了南京城里面有的中国人在顽强抵抗,垂死挣扎;有的中国人在外国人庇护下保护同胞,最后为保护同胞宁死不做慰安妇;有的中国人在失去外国人庇护为保命去鬼子那里报串换命,最后害死女儿害死小妹还害死自己,这一切的东西都一样一样被鬼子击破,能看到的是中国人在南京城里面的孤立无助,想反抗,但是力量悬殊,活着比死更难受,每天都担心自己会死亡,在逃命在保命,可再怎么努力的生存,最终还是倒在了枪口下。那种无奈和无助,让人看了之后久久不能平静。

相比于南京大屠杀,不禁让人想起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所经历的一切。当地震发生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都开始行动起来,有的到灾区做志愿者;有的尽自己所能捐钱捐物。一时间,几乎全中国的人都把目光投向了灾区,每颗心都系在这个特殊的地方,那里的每个灾民似乎都成了自己的亲人。

那段时间,我们在灾区看到多不胜数的感动事件:一名警察看到自己的儿子被埋在地下时,却义无反顾地跑去救其它埋在废墟下的孩子,一个,两个……当救出二十多个,再去寻找自己的儿子,他已经停止了呼吸;一名从广东到北川的游客,旅游中遭遇地震,一家十口仅剩下他一人。他是医生,甚至来不及悲痛,顾不上自己也是伤员,在神圣的职责驱使下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救援队伍的行列。这位坚强的游客在地震后强忍着精神上的悲伤和身体上的伤痛成功地救治了18人;一位白衣天使在抢救病人时,不幸被埋入废墟。在她倒下的瞬间,她隐约感到有一位男子为了保护四个小孩也倒了下去。当她获救后寻找到这位男子时,发现这位救人的男子正是自己的爱人。爱人死了,而四个鲜活的小生命却在爱人的庇护之下活了下来……

还有更多更多让你心灵为之震撼的事件:一名没有工作的母亲,虽然养育着三个学生,她还是把平时省吃俭用省下的50元钱交给孩子,让孩子在学校替自己表达一份爱心;单位组织捐款,一位退休人员来单位办事,也捐出了自己的100元钱;一名常年靠帮扶过日子的特困户,也在募捐活动中表达了自己的爱心。

是的。或许这些只是你所看到千千万万个画面中的其中一些。灾难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但它造就的只是惨烈,在灾难的背后,我们真正体会到团结两个字的珍贵,体会到一种力量、一种温暖、一种凝聚、一种坚强、一种爱心……这其中蕴含着无数人热情的相助,无数人深藏的爱心,无数人无私的付出,无数人感动的泪水,在已经倒塌的废墟之上,建造起一座爱的桥梁。

相比于南京南京里的惨烈场面,我们收获的,是所有人的团结和爱。

时代不同,人们的命运迥异。(文/小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