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生绽放生命的光彩
(2013-04-07 15:03:30)
标签:
幸福教育名校巡礼 |
让师生绽放生命的光彩
——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小学侧记
沈纯潜先生于1905年创立的文义初等小学,走过了辉煌的历程。这里,有任22年校长的“浦南诗人”张思纯,严谨治校、革新办学,开展抵制日货运动,声望誉满亭林;有日军侵华前列为江苏省教育楷模获奖200大洋,后因宁死不当亡国奴而惨遭日兵杀害的沈其睿老师;有解放战争期间以亭林小学为基地开展反内战、争民主宣传活动,投身革命的一批“来复社”进步青年;有写下一百二十多篇童话故事,其中许多被翻译成各国文字流传世界的儿童文学家贺宜;有新中国第一代微波专家钟允诺先生……,他们谱写了亭林小学的发展史,也汇聚成亭林小学“爱国尚文”的办校史。而今,这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正在谱写着感人的新篇章。
精神文化培育生命的种子
亭林小学注重在传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在精心梳理亭林与学校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提炼了“爱国尚文、主动发展”的校训。
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他们以“爱是教育之本,爱国是教育之根”作为办学指导思想,将爱社会、爱家乡、爱师长、爱同伴集于一体的大爱思想作为培养学生的内核,以主动发展教育实践与研究为抓手,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经过充分酝酿,学校厘定了“能动构建、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并把这一实验项目作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创建主目标。2006年12月,张民生会长在亭林小学承办的上海市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与研究研讨会上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生动的阐述:能动就是能够动、有能量地动,动是关键;从学校实际出发构建,能动变主动,使师生主体得到发展。
理念引领方向,学校领导一班人在学校管理中注重生命意识的培养,以人发展为本,通过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激发师生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引导师生自觉遵守规范,促进师生主动发展的管理。
在实施能动管理中,他们提出了如下期望目标:
教职工方面,让教职工真正能主动参与学校管理、主动树立高度责任感、主动提高自身素质、主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主动开创新业绩,各自实现着人生的价值。
学生方面,让学生主动地学会做人、主动地学会求知、主动地学会劳动、主动地学会健体、主动地学会审美,各自展示出良好的个性。
能动管理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以人为主体,树立一切活动在本质上都是为了人的发展。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作为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在管理中充分运用目标激励、情感激励、才能激励、榜样激励、物质奖励等多种激励形式来调动教师教育教学以及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积极性。
刘玉章校长介绍说:“要使亭小学生的素质在‘合格+特长’上发展,就必须首先使亭小教师素质在‘合格+特长’上得到发展;要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充分发展,就必须使全体教师都得到专业发展;要使全体教师都得到专业发展,亭小就必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让亭小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中成就自己的事业和理想,演绎生命的精彩,完美自己的人生。”
亭林小学关注师生的精神世界,特别注重教师“师德、学历、能力”三者的整体提高。亭林小学的领导们认为,师德的内涵极其丰富,而教师德性的核心是:善、理想、责任感。善,善待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位家长,善中充满着深深的爱;理想,任何教师要想成为一位好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责任感,作为一位教师,应该非常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命运,关注学生的成长。也只有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此,学校每学年都开展有鲜明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如“善待学生、善待家长”、“找差距、比三德”、“我为百年亭小添光彩”、“做美丽亭小教师”等主题活动,从而提高了全体教职工的师德水准。
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教师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上。学校已形成了具有相应教学能力和品位的教师梯队结构:合格教师→校骨干→区级骨干,出现了一批优秀教师,现有区学科带头人2位,教师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学校还非常注重“理念、行动、反思”三者的整体深化。教师的教育观念先进与否,直接影响着育人的质量。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陈旧,教育工作者越投入,对学生可能造成的损伤、摧残就越大,可谓“南辕北辙”,也许在不知不觉中“辛辛苦苦”地制造着人才悲剧。但是有了先进的理念,并不一定自然产生好的行为,如何物化先进教育理论呢?学校的做法是:让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长。
反思性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实践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后蕴含的东西,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检验假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断发展。每位教师通过反思总结法、对话反思法、录像反思法等方法,提高了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效率。
让师生在书香校园里感受生命拔节
亭林小学非常重视教师们的读书,把读书作为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提高教师文化底蕴的重要渠道。学校以“用阅读让亭小师生的精神亮丽起来”为指导思想,每位教师都有读书计划,每学年学校都有读书主题,并推荐必读书。老师们忘我地沉浸在书海中,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买书、赠书、读书、品书已渐成氛围,学校的文化味浓了,教师们的素质提高了。为深化读书活动,学校每年投入大量的经费,我们深深地感到做好这件事意义极其深远。
读书,正在改变着亭小的教师。年逾半百的陈老师对读书情有独钟:“我的一生,错过了许多,留下了太多的遗憾。然而错过了太阳,错过了月亮,再不能错过星星。人生的道路上还有许多风景,读书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千万不要错过这美丽的春天的芳华。”
教育有其规律,教科研是探寻规律的活动。以《主动发展教育实践研究》项目为总课题,开展了二十多个市区级课题研究,汇编论文集11册,书4本。目前学校又以“发展教师引导力实践研究”为主课题,推进学校教育科学研究。
由于教师书比以往读多了,研究比以往更深了,实践效果也更好了。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构建了确立“一个观念”(现代教学观念)、落实“五个优化”(优化教学环境、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手段、优化教学评价)为主要内容的主动发展教学改革体系,促进着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教育有其规律,教科研是探寻规律的活动。学校以《主动发展教育实践研究》项目为总课题,开展了二十多个市区级课题研究,汇编论文集11册,书4本。目前学校又以“发展教师引导力实践研究”为主课题,推进学校教育科学研究。
由于学校教师书比以往读多了,研究比以往更深了,实践效果也更好了。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学校构建了确立“一个观念”(现代教学观念)、落实“五个优化”(优化教学环境、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手段、优化教学评价)为主要内容的主动发展教学改革体系,促进着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陈旧,教育工作者越投入,对学生可能造成的损伤、摧残就越大,可谓“南辕北辙”,也许在不知不觉中“辛辛苦苦”地制造着人才悲剧。但是有了先进的理念,并不一定自然产生好的行为,如何物化先进教育理论呢?学校的做法是:让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长。
反思性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实践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后蕴含的东西,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检验假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断发展。每位教师通过反思总结法、对话反思法、录像反思法等方法,提高了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效率。
俞欢华老师这样总结教师培训: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本,是学校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资源,拥有德才兼备、充满爱心、甘于奉献的骨干教师群体,才能办出最好的学校。我参加了“骨干教师培训班”,学校安排了一位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担任培训班的班主任。我们重点进行以课题为抓手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多次请教科研方面的专家作讲座,使教师们通过听、学、做,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通过听介绍,看实例,增强教育科研意识;通过找问题,互交流,确立好研究课题;通过作介绍,听点评,完善开题报告;通过边实践,边研究,提高工作实效。
美术老师王玉娟在《亭小,我生命拔节的地方》中写道:“亭小对于我个人而言,它不仅仅是我工作的单位,而是我情感、理想和心灵的家园,也是我生命拔节的地方。”
王玉娟永远都不会忘记,刚进亭林小学时,校长问她想做个什么样的教师?她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做个好教师”。“做个好教师”成为她的奋斗目标,在学校开展书香校园建设的过程中,王玉娟如鱼得水,每天与书为伴,与大师对话,享受着精神的丰盈和生命的成长。她将每节课都像公开课一样精心准备,课余时间辅导学生画画,利用兴趣课的时间,带小朋友开展版画、剪纸、撕纸等科目的学习,并且经常在班里和博客中进行展示。平时苦练基本功。她的一个学生在2003年荣获“台协杯”《宝岛在我心中》金山区中小学生组荣获三等奖,她本人也因此获得优秀指导奖,2004年荣获金山区文化节教师专业绘画比赛一等奖。2007年“新苗杯”教学基本功比赛,在师傅的帮助指导下,精心备课、磨课,最终获得了全区二等奖。2008年上海市组织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王玉娟的网站设计获得了一等奖,综合比赛一等奖第一名,并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比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比赛荣获二等奖。
在谈到读书带来的快乐时,金萍老师这样说:“几年来,我们坚持阅读中成长的理念,把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学校的和谐发展结合起来,把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师生专业成长结合起来,与书为伴快乐无穷。”
为了使读书特色课程化,学校按课题有计划推进,区级课题《发展教师引导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引领式阅读’学校读书特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以及《绘本阅读课程的实践和研究》等开展得有声有色,使学校的读书特色项目更加理性,并且更具有可操作性。
学校各备课组每学期都会制定“引领式”阅读计划及“绘本阅读计划”,使得学生的阅读不再漫无目的,而是有章可循。学校每周安排2个中午的阅读时间,每周四、周五20分钟的阅读,每周一节阅读课,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每个教师根据备课组的阅读计划有序地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按要求做好读书笔记,把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展示在教室的墙壁上,书香气息愈加浓郁。
每年的五月是学校的读书节,让读书特色活动化。至2012年5月,学校已经连续八届读书节。每次读书节,学校都是有计划有小结,有过程,同学们在读书节里读书、演书、唱书,他们在活动中享受书的快乐,在表演中享受书的韵味,在创作中品味书香。“阅读引领师生成长”已经成为这所学校鲜明的特色,用书籍润泽每个学生的童年,让他们的思维在书香中飞扬,让童真在书香中闪光。
一位语文老师说:“在阅读之余,孩子们也有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想把自己心中的蓝色梦想展绘出来。但是,孩子的笔触是稚嫩的,自我的摸索找不到进入童谣创作的大门,为此,学校牵头邀请区少年宫的儿童诗创作大师——张铁苏老师作为我们的童谣启蒙老师来校指导教学。张老师亲力亲为,示范、上课、指导、修改,授予孩子们创作童谣的技能与方法,张老师和蔼的教学态度,通俗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艺术,不仅让孩子们找到了进入童谣创作大门的钥匙,也让我们这些初识童谣的门外汉的老师受益匪浅。童谣创作是学校在阅读基础上的一次探索,既推动了阅读的深层次发展,又开掘了孩子们的潜能,激发了孩子们创作的欲望,还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真可谓是一举多得。读着一篇篇童谣,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颗颗童心,孩子们正用烂漫的童心编织着灿烂绚丽的童年,享受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用阅读让亭小学生的精神亮丽起来”,“让学生在读书中幸福成长”。读书已成为亭小一道美丽的风景。窗明几净的阅览室里,几万册图书静静地等待着一双双小手的翻阅,每一间教室都有图书角。在读书节上,教师送给孩子们一份珍贵礼物,就是经过精心选编的校本教材《古诗诵读与欣赏》、《佳作阅读与欣赏》。教研活动中,教师们认真细致地探讨读书的指导方法。
实施新课程以来,纯粹的文本已不再适应,也满足不了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坚持“书本阅读”和“电子阅读”相结合的教学实验,让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让阅读、创作引领成长”的共识下,孩子们念儿歌、写儿歌;读童话、写童话;读故事,写故事,人人体验着阅读、创作带来的内心欢愉。现已正式出版了《校园新童话》、《校园新歌谣》,“贺宜文学社”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成为《上海市儿歌创作实验基地》和《上海市童话特色学校》,亭小正培育着一批批高素质的文化人。
让学生享受自主发展的愉悦
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各自展示出良好的个性,亭林小学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
让学生学会负责。随着独生子女的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教育孩子有责任感,要学会负责,乐于负责,善于负责。责任感从爱自己、爱父母、爱伙伴、爱家乡、爱祖国开始,这种责任感将来就是他的职业道德。学校从十年前就开始“一关心”(关心祖国变化)、“四主动”(自己的事主动急着做、家里的事主动帮着做、学校的事主动争着做、社会的事主动学着做)教育,目的就是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为了能使“一关心”、“四主动”落到实处,制定了争章达标要求,分低、中、高不同年级,使主动发展德育实践得到了有效落实。
让学生充满自信。从1996年起,学校在每班的正墙上写上了三个漂亮的字:“我能行”。对乡镇农村的孩子来说,自信太重要、太可贵了。
“我能行”教育的基本思想:我是能行的,这样不行那样行;现在我不行,经过努力以后我会行;别人行,我也行;个人行,还不行,集体行,才是真正的行;行要行在行动上;不向困难低头才能行;一般行,不是行,行就要行得有创新;做到我能行,才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多年来积极尝试“我能行”实践体验活动,成效显著。我们的教育理念是: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潜力是各不一样,兴趣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学生的潜力需要合适的教育加以开发;发展学生特长,扬长促短,扬长带短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好教育选择。学生自信心的增强,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此学校开设49门自主拓展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在兴趣学习中培养自信。
让学生个性丰富。为丰富孩子们的个性,要求教师确立“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开展“让学生体验学习快乐”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要注重能力,注重实践、注重过程、注重创新。学校体卫艺科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现为区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实验基地,培育了一大批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小苗子。如学校的摄影、跳绳在全市颇有影响;剪纸、女子曲棍球、舞蹈、书画、科技制作成绩喜人,成果丰硕,亭小为每个孩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请让我们来欣赏五年级三班的周宇文同学的《摄影,伴我成长》:
每当有人问及我的兴趣爱好时,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摄影。当问及我的最爱时,还是摄影。从8岁开始学习摄影至今已有4年多的时间了,可以说我是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曾清晰的记得,2009年12月,亭林镇为了创建国家卫生镇,需要拍摄一部专题片,想从镜头中来展现近些年的变化和成果,当在众多的学员中选中我作为主角时,那份兴奋、那份幸运的心情可想而知,在那段时间里我一次次用镜头追逐着亭林镇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录着亭林镇79.09平方公里土地上从上海良渚文化发祥地成为国家卫生镇每一个不容错过的精彩瞬间,经过两星期多的拍摄,当接过取名为“镜头里的心愿”的专题片时,当全家围着观看时,除了激动的心情,更让我感到自豪的是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这么多美好的画面,也让我真正感受到只要用心、用情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我们的家园一定会变得更美。自那次的“演员”角色的担任后,我又先后接受了金山电视台的关于摄影方面的3次采访,从首次采访的紧张到最后的从容淡定,使我在这样的机会中,信心得到了更好的培养,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为了拓宽摄影的视野,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自然中的美。我除了每次参加由翁老师组织并带队的寒暑假摄影采风活动、各层次的现场摄影比赛外,每次的春秋游活动、每次爸爸妈妈带我外出旅游我都会拿好心爱的相机,浙江各旅游景点、北京、张家界、大别山等都有我驻足的痕迹。尤其是大别山之旅,虽然四天的时间都在爬山,但对于可以说是“久经沙场”的我来说,三四个小时的步行路程难不倒我,让同行的旅友真得刮目相看,因为他们不知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脚劲,更重要的磨炼了我的意志。再则一路上清新的空气,优美的风景,热情、好客的人们,都是我捕捉的素材,当登至高山之顶,纵览群山时,我不停按动快门,我要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我的镜头……
虽然摄影学至今日,我也参加过很多的比赛,也荣获过4个国家级奖项、10多个市级奖项、几十个区级的奖项,有些作品都在不同层面和书籍中展出,但这些都只是一种短暂的荣誉,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个,真正让我受益的是通过摄影的学习让我发展了自己的兴趣,培养了我的能力,磨炼了我的意志,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眼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