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不忘童年梦
(2011-08-21 09:07:47)
标签:
名师名校教育 |
为师不忘童年梦
1991年从上海技术师范学院毕业,顾妙红走上三尺讲台,至今已经整整二十年了。
20年来,几乎都在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岗位上,几乎每年都超负荷工作,却任劳任怨、无怨无悔!
她把教师职业视为一种事业、一份责任,将爱与智慧奉献给了钟爱的学生与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矢志不渝地寻找着生命的价值,努力做一名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等待是美丽的
多年以前,顾妙红读了一篇文章:
王先生的一个朋友非常勤快。他家院子始终收拾得干干净净,寸草不生。有一年,他去远方做事,委托王先生看护庭院。初春时,王先生发现院子里冒出几簇绿绿的草芽;暮夏时,那草居然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散发出一缕缕的幽香。王先生采了一朵拿给研究植物的朋友看。没想到,研究植物的朋友被王先生手中的花惊呆了,原来这是一种稀有的腊兰。在城市的花市上,一棵至少要万余元。王先生打电话给远方的朋友时,朋友惋惜地说:“其实它每年都破土而出,只是自己认为它是一棵普通的野草,每一次都是尖芽刚冒出就被拔掉了。如果能耐心地等它开花,这棵腊兰早就能被发现。
文章虽短,却给顾妙红的心灵很大冲击。顾妙红想,看来学会等待的确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对于教师来讲,在教育孩子时我们更要学会耐心地等待,等待也是一种教育艺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犯错误,没有什么大不了。面对学生的错误,为师者不必惊慌,更没必要对学生的错误大发雷霆。等待一定时间,可以使我们的心绪平静,可以让我们冷静地处理问题。
顾妙红开始了尝试。一次,周一收星期天作业时,学生小明什么作业都没交,只交了一张巴掌大的说明不写作业缘由的条子,署的是他妈妈的名。可顾老师一眼看出那字根本不是他妈妈写的,显然孩子在撒谎,在逃避作业。假若当时当众揭穿他,他肯定下不了台,在众人面前丢人显眼。而这个孩子又极要面子,说不定会因处理不好这件事而自暴自弃。冷静思考之后,顾妙红决定不露声色,让他按照“妈妈”写的条子上的承诺去做——找时间把作业补上。
过了一天,小明把补的作业交了上来,顾老师真诚地夸奖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老师很喜欢他这一点。这下他反倒架不住了,低着头红着脸向顾老师承认了错误。从此,小明再也没有撒过谎。
顾老师为自己这次的等待而兴奋不已。教育孩子不仅需要老师的爱心、细心,更需要耐心。耐心等待也是一种教育智慧。让我们耐心地等待教育的“花期”吧,不主观推断,不盲目评价,不草率否定,不轻易放弃。看来,学生和那些“破土而出的草芽”一样,需要教育者耐心保护,等待他们展示自我,发现并实现自我价值。如果对学生暂时的缺点与不足缺乏耐心,不分场合地当众批评、挖苦、讽刺乃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就会和“盲目地拔掉那些野草”一样,让学生的身心受到极大伤害,甚至摧毁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不停地问,不停地想……”
一位杰出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喜欢思考的老师。顾妙红也不例外,无论什么场合,总会有事物触发她思维的神经。
一个秋日的清晨,顾妙红坐车去上海,她要去名师基地学习。车缓缓地走出晨曦,走进阳光的世界。坐在向阳的位置,阳光带着晨曦的露珠穿透古树层层叠叠的叶子,投下斑驳的影子随着微凉的秋风摇曳,清新温暖而又不染杂质的阳光就在那一瞬间坠落在记忆的长河,照亮每一个晦暗的角落。
车子驶上高速路,速度逐渐加大,她的脑海一下子就被她的专业物理学占据了,什么“匀速直线运动”,什么“加速度”,什么“摩擦”,物理学的术语、概念、定理来来回回在脑子里转。忽然就有一个感想,生活之中处处有学问。如果我们的学生也能够随时随地注意留心观察、思考,就不会“读死书”、“死读书”,学习就会变成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
顾妙红说自己很喜欢在车上找灵感,坐在车上,即使窗外的一株草,一朵花,都会与众不同,所以才会被记住,但这需要心灵的释然。她说,那样的灵感不会转瞬即逝,因为它是刻在心里的。同样是坐车,有人把在车上当成最难熬、最焦虑的一段时间。顾妙红却不同,窗外风光无限,可以在欣赏这一路的旖旎风光的同时,放下劳累的身体,放松自己平时紧绷的神经,即便在思索,也是心驰神往,不受约束,有一种轻灵飘逸的感觉。特别是,有时候一个奇妙的灵感,就会成为接下来上课的极好的材料,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让学生轻松愉悦地掌握了所学内容。
也正是因为不停地问不停地想,顾妙红历练成一位充满智慧的教师,具备了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在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实、活、新、细”。善于创造性地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具有明显的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特点,呈现了“精细化、精致化、精美化”。她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的教诲,富有激情的课堂成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快乐世界。她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执着奉献、努力奋进,诸多荣誉也不期而至:罗星中学教学能手、罗星中学三十年校庆特别荣誉奖;金山区教师课堂有效行动计划优秀教师;金山区物理学科教研员、中心组成员;金山区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二等奖;金山区新长征突击手;金山区第二届、第三届 “明天的导师”工程物理学科带头人;金山区第四届 “明天的导师”工程物理学科导师;上海市青年教师大奖赛一等奖;上海市第四期物理青年骨干教师展示赛二等奖;上海市园丁奖……
常与学生心比心
诺丁斯说过:“一个幸福的老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二十年一路走来,顾妙红在不断磨砺中慢慢成长,“学会改变,幸福无限!学会阳光思考,学会看到光明,学会良性对比。”用感恩的心态面对顽皮的学生,是学生们给了自己考验的机会,让自己更快地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顾妙红说:“每个人都从少年时代渡过。少年懵懂,一切都是新鲜的,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张大一双探求的眼睛看着这个每天变幻的世界,心中有太多的‘为什么’?在求知的路上往往会有失误,这是很正常的。作为老师,首先要理解学生,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们。只因宽容别人是对自己的解放,宽容自己是对心灵的解脱。不宽容学生,就等于给了学生持续伤害自己的机会。和我一样辛勤耕耘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的老师们,当我们为学生的调皮捣蛋而大发雷霆时,当我们埋怨工作的繁琐时,当我们厌倦工作中种种不愉快时,让我们把自己当作成人看。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成人,和一个孩子计较有伤大雅,既然是成人,我们应该有能力去调整自己的心态。”
这话说得实在,说得中肯。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为强烈。”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感受。为人师不忘童年梦,常常把自己置身于童年,将心比心,找到孩子犯错误的合理存在性。听听潜能生的呼唤,教育家的忠告,想想那没有被太阳照耀的地方,即使是艳丽的鲜花,也会枯萎的。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公平地关怀学生,放平心态,轻松而为,教育自然会成为一种艺术。调皮的孩子聪明,捣蛋的孩子是活力的象征。欲窥童子心,更下一层楼。耐心倾听,平视学生,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顺性而行。让每一粒种子都能破土发芽,让每一棵树苗都能茁壮成长。
让更多年轻教师享受成长的幸福
感受着自己成长的幸福,顾妙红很愿意让更多的年轻教师也快快成长起来。作为区学科导师,顾妙红在很多年轻教师身上倾注了心血,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指导周小梅老师获区首届“新苗杯”物理教学设计奖,指导安慧老师获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奖赛一等奖和区“新苗杯”物理大奖赛一等奖。
作为一名走上工作岗位只有五年时间的青年教师,安慧心里满是喜悦。“回首这五年内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取得的进步,从刚步入工作岗位时的懵懂到现在开始有自己的教学想法,所有的成绩都离不开带教师傅顾妙红老师的帮助。”
刚步入工作岗位两个月,学校就安排安慧上第一次校级公开课——亮相课。那时,初出茅庐的安慧还没有完全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平时上课都会紧张,想到不但要面临自己的学生还要面对学校很多未曾熟悉的老师,她的内心真的可以说是万分焦虑。顾妙红看出了她的心思,鼓励她放下包袱,先按自己的思路备课,试讲之后,顾妙红从教学设计、教案的写法到上课的板书和教态方面一一指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和安慧一起讨论修改。最终,安慧的亮相课《力》,因为教学设计新颖、课堂气氛活跃、教态自然亲切,得到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
经过这样每次开课的锻炼,师傅的严格要求,使得安慧的成长比其他老师都快。
安慧说,师傅的开朗性格感染着自己。以前,安慧比较内向,现在变得开朗热情了,最让安慧钦敬的,是顾妙红的人格魅力。虽然是一位青年教师,但是所任教的班级物理成绩在平行班中却名列前茅,也是最受学生喜欢的学科之一。安慧认为,自己教学上取得的显著成果,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和学生的融洽关系。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而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师傅。顾妙红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相当融洽,不是朋友胜似朋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学生对她又爱又敬,学生喜欢上她的课,也喜欢和她相处。顾妙红的课堂总是活泼轻松,又能够在知识上有着深层次的追求,在课上学生的表情随着课堂节奏时而若有所思时而会心一笑,她的课好像变成了学生身心的享受,整节课好像美妙的交响曲。课后,学生经常和师傅接触,生活上的事情学习上的事情无话不聊,还亲切地称她为“妙妙妈妈”或“妙姐”。
安慧说:“师从顾老师学习,真的是我的幸运。” 这话当然也是顾妙红所有学生的肺腑之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