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BC行为分析

(2014-05-13 19:30:46)
标签:

心理

儿童自闭症

行为训练

ABC行为分析理论在自闭症患儿行为训练中,可以酌情运用,但要特变注意一点,在儿童情绪失控时或者不稳定时,注意不要硬顶。

A=行为前因,主要找准行为触发点;B=行为,例如:语言,尖叫,扔东西,或者根本不理睬;C=行为后果,例如:讲道理,反省,要求重新作出正确的行为。

以ABC行为分析为基础的行为干预:每一个行为都是人与环境(包括他人)沟通的方式。当以一种行为沟通失去了功能以后,孩子会尝试另一种行为。这里,正确引导、正强化和负强化都很重要。爱哭的孩子多吃奶,所以孩子更爱哭,这也是强化的结果。

理解孩子的行为。孩子的行为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动机:一是想要什么或不想要什么,二是引起大人的注意,三是逃避执行命令。

行为干预案例①:获得想要的东西。在商店,孩子要吃糖,母亲不给买,孩子便哭闹,母亲说你不哭就给你买。以后孩子再有诉求会先哭闹。这是家长给予的强化。正确做法:不要强化他的哭闹行为。

行为干预案例②:获得大人的注意。用大人不愿意见到的行为引起大人的注意,比如,哭闹性行为,危险性行为,自戕性行为等。对于哭闹性行为,大人应该不予理睬。对于危险性行为,要予以制止,同时讲明道理,必要时给予教训。总的来说不要强化他的行为。

行为干预案例③:逃避执行命令。当孩子不想执行妈妈的指令而哭闹时,家长会关注哭闹行为而忘记指令,这样孩子会在不想执行指令时就哭闹。正确做法:继续让孩子完成任务。让他意识到,想用耍花招来逃避是徒劳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