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影色渔樵
影色渔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541
  • 关注人气:2,2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偷自行车的人》:说父爱太沉重

(2011-06-19 16:48:22)
标签:

电影

现实主义

罗马

自行车

小偷

父爱

儿子

生活

艺术家

良知

《偷自行车的人》:说父爱太沉重

 

    父亲节,忽然想到意大利黑白影片《偷自行车的人》。生活的艰辛、矛盾的心理和父子之情,都被这部伟大的新现实主义影片演绎得淋漓尽致。自行车被盗,在中国已经不算新闻了,可是它却无法催生反映真实生活的艺术作品,充斥耳目的是虚伪的浅薄的浮华颂歌。我们对得起曾经的苦难历史,对得起现实的苍生么?

    战后的意大利首都罗马,找一份工作格外艰难。电影主人公安东尼奥(父亲)终于找到了,他骑着自行车上班的第一天,车却被偷了!“一个穷人的车被偷了,他就不得不到处去找。”那自行车是他的命!安东尼奥要养家活口,他发疯地要找回自己的车,8岁的儿子也帮着找(他记得车上的记号)。

    四处寻找,四处碰壁。焦虑,绝望。没有办法,万般无奈之下,安东尼奥经过复杂的心理活动,决定去偷一辆自行车!没想到,他这个笨贼很快就被抓住了。一群人推搡、辱骂他。儿子从地上捡起父亲的帽子,挤过去喊着“爸爸”,父亲却不敢分辨一句。最后人群放了他,还给了一句话:“真不要脸,你会教坏自己儿子的!”电影结尾处,是疲惫的父亲牵着儿子的手,无语地走在街上(电影总算有点音乐了)……太多的艰辛,太深沉的父爱,除了感动,我不知该说什么……

 《偷自行车的人》:说父爱太沉重

 

    《偷自行车的人》被认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经典之作,它甚至被列为“世界电影史上十大不朽影片”之一,评论家称它“集中代表了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新现实主义提倡“还我普通人”、“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大量使用非职业演员)。它曾经荣获第二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金球奖特别奖。尽管它是六十多年前的影片,可是至今魅力不减。

    意大利,奇特的国家。它至今还很乱,罗马的贼还挺多,可是这个古国在千年的辉煌之后,不断对人类作出文化贡献,包括产生了类似《偷自行车的人》等反映现实、催人思考的影片,也产生了《美丽人生》这样独特的影片(他们都以父与子为主角),关于现实,关于人性……

    我不知道罗马的电影人是不是整日昧着良心拼命捞钱,是不是歪着脸揣摩、窥测强权者的意思。从电影作品看,那里的艺术家还算有良知,还在用头脑思考……

 

     请看电影结尾处的一小段视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