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桥的文字似乎不属于这个粗糙的年代,典雅、温婉、精致而俏皮,说它是清末、民国人物的手笔也有人信。刚读完他新出版的《记得》、《青玉案》,好像到一个半熟的朋友家做客,他将秘玩的藏品一件件展示,边把玩边介绍它们的来历:字画、藏书、遗墨、闲章、信函、羽扇、玉钗葫芦……每件宝贝都有来历,主人说得津津有味,客人也听得入神。
读董桥,你未必会有什么结果,但它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如同别人一块美玉,你接过来在手里把玩,手感不错,然后还给主人。主人炫耀了一把,嘴里含着雪茄,满足地眯缝眼微笑,你也借此开了眼界。皆大欢喜。

前些年读董桥,很有新鲜感,文字也对我胃口。但是读来读去,而今觉得意思不大了。他永远会在书里展示新收藏、新过眼的宝贝,永远会讲些有趣的小掌故、小轶闻,听着很舒服,事后一想,感觉故事基本雷同,只是人物、时间、地点改变了而已。其实不怪作者,真实的收藏故事、人物情感差异都不大,一个世纪以来的人物命运也基本相同。
对董桥的文字谈不上褒贬。他有新书出版我还会翻翻,看他的书总比接触那些文字垃圾好。就像与朋友喝咖啡聊天,咖啡很香,营养不大,与朋友谈的都是废话,但是过程很愉快……
附记:
一、本周还读完《中国思想运动史》(港版)、《厚泽在人间》,颇有教益。
二、今天是zhu厚泽先生逝世一周年。好友悠游堂主陪李洪林、郑仲兵飞赴贵阳,参加骨灰安葬仪式。我因故未能前往,遥祝尊敬的厚泽先生的灵魂入土为安。
三、昨天是本人开博两周年。不算认真,但坚持更新;没说假话,但真话有保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