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猜电影”,博友阿萨最先写出正确答案(英文、意大利文片名),很快angilika又做出准确阐释,感谢他们二位,感谢各位的参与!
今天在万达影城看完姜文执导的《让子弹飞》,感受一言难尽。这两天看到太多对这部电影的赞誉,而且它的票房好得出奇,不赞扬“子弹”两句,几乎有点落伍了。这是一场震撼感官的饕餮大餐,音效、色彩俱佳,拍摄很讲究(就连车厢飞落水中的镜头也拍得很有美感),姜文、葛优、周润发强强联手,演技更是了得。可以预见,在今年的贺岁片中,别的影片想要超过《让子弹飞》,似乎有点难度。
如果希望在乏味的生活里寻找几分轻松大笑,寻找一点感官刺激,看看《让子弹飞》是不错的主意。但是就艺术水平而言,我对它的评价很一般(当然姜文优于他的同行们)。影片节奏太快,“包袱”太多,幽默风趣的台词太密集,人物的身份真假虚实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不知所云。现在可以借鉴的电影技巧太多了,而过分讲究技巧、炫耀技巧,反而影响整体艺术效果。
无论春晚“小品王”赵本山,还是“喝咖啡”的周立波、“吃大蒜”的郭德纲,都追求几句话一个笑料,刺激得整场高潮迭起,他们没错。可是电影不行,它不是相声小品,它的长度至少100分钟,它需要适当的松弛,留给观众思索、领悟的空间(正如高明的国画家,无不善于在画面留白)。在这样一部土匪恶霸厮杀的电影里,血腥镜头是必不可少的,但“让子弹飞”过度使用了,比如张麻子的“儿子”为“一碗凉粉”赌气,愤然挥刀剖腹,以证明凉粉确实只有一碗……这个血腥镜头足有一两分钟,够刺激感官的,可是仅仅是刺激而已,并没有什么微言大义。俺们观众过度解读这部电影,恐怕有点自作多情。
姜文扮演的张麻子(张牧之)是什么人?据他自己偶然流露:他是蔡松坡的手下,后来落草为寇了(可能很多观众听到影片中提到“小凤仙”如何如何,而忽视了这句交代)。如果我没听错,蔡松坡即是当年讨伐袁世凯的蔡锷将军,他的手下即便落草为寇,也非等闲之辈,如果仅仅停留在分银子给穷人的闹剧上面,似乎有点不足。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让子弹飞》真正薄弱的环节是剧本,这也是中国电影的通病。
《让子弹飞》结尾,是恶有恶报,百姓们抢了浮财各奔东西,张麻子手下的几位爷,也带着金钱女人兴冲冲地远走高飞(这当然是有寓意的),唯独剩下一个孤独的张麻子(姜文)骑马立在铁轨上。我倒是感到另一种寓意:一场惊天动地的血腥喜剧过后,各位角色闹完之后纷纷消失,观众会很快淡忘他们……留得下的,只有姜文。
(好像这是俺第一次评论国产影片,得罪之处,各位包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