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那一抹生命的暗红

标签:
影评纳粹大屠杀辛德勒犹太人自由生命良知娱乐 |
相对于昨天被删掉的关于《巴黎最后的探戈》的博文,我更喜欢这一篇重发的旧文,认为它更有资格被删。“探戈”的导演贝托鲁奇,其实并非我的最爱,《辛德勒的名单》的导演斯皮尔伯格,才是我最敬佩的几位导演之一。就凭他以良知抵制某一届奥运会,我也要对他表示敬仰。“探戈”不过是一部三流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才是一流的。我建议博友抽时间再看看这部电影,体会其中深厚的人性关怀。多一个人去看,或者多看一遍,人类的自由就多一份保障。
揭露纳粹大屠杀的《辛德勒的名单》片长三小时,气氛沉闷、压抑,它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却直抵人心,难怪很多朋友将它列入“男人必看”的电影目录。
电影主人公辛德勒,本是个贪财好色的私人老板,但是在特定的时空里,他居然使1100名犹太人幸免于屠杀。在挽救别人生命的时候,他也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要演绎如此举世关注的历史题材,三流导演恐怕会将吃奶的力气都用在“宏大叙事”上面,而世界一流的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则擅长透过细节揭示主题。
不妨顺手举个例子:德国军官手拎一只鸡,要在一群惊恐的犹太人中找出“偷鸡贼”,大家沉默,军官随意击毙一名站在前排的男人,然后虎视眈眈地对犹太人群吼道:偷鸡贼赶快站出来,否则我继续杀人!迟疑片刻,一个男孩哭着站出来。军官问道:“是你偷的?”男孩抽泣着一指倒地的死者:“是他!”死无对证。犹太男孩的机智,救了自己也救了大家,简直是高超的黑色幽默。
最令人难忘的细节,是整部黑白片中出现的一抹暗红。德国纳粹军人开始清洗犹太人居住区,率性杀人的事情随时发生。风流倜傥的辛德勒此时正与情人在近郊骑马游玩,他居高临下旁观德军驱逐、枪杀犹太人的情景。
忽然,一片暗淡的、流动的红色吸引了他的视线,那是一个身穿红衣、约莫五岁的女童。银幕上始终是黑白摄影的画面,一群群衣着暗淡的犹太人被驱赶着、散乱地走动着,德军不时举枪射杀。唯有那个红衣女童,独自穿行于人群,全然不顾周围恐怖、纷乱的末日景象;另一方面,无论是德军还是犹太人都没有理睬她,她像天使一般时隐时现!这真是斯皮尔伯格的神来之笔。
在以犹太民谣为基础的背景音乐下,导演以色彩的细微变化,提示我们关注一个弱小生命的存在。红衣女童的出现,只是流动画面的一部分。仿佛担心惊扰了女童,导演格外克制,没有调动更多的表现手段。没有近景,没有特写,我们不知道孩子的长相;没有对话,我们不知道她此刻想些什么。她仅仅五岁,能够对这样的世界说什么?
就这样,红衣女童似乎无忧无虑地行走着,最后消失、藏匿在某个角落。骑马的辛德勒似乎面无表情,但他的眼神隐隐流露出悲悯。辛德勒能关注如此细微之处,他后来不遗余力地解救犹太人的动机也就容易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