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博昨天的提问,先后有多位博友答复,其中博友海伦的答案最为准确(见她的评论),向她祝贺!
今天整个下午与朋友喝咖啡聊天。其中谈到巴黎,使我很是感慨。巴黎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呢?论现代化程度,如果以高楼大厦为标志,那么她不如北京;如果以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为标准,她不如罗马。可是巴黎就是巴黎,她以其独特风姿吸引众人。赫尔岑曾经说,每次走近她,都有一种朝圣般的情感。海明威青年时代在这里度过青春,从此一生难忘巴黎。
我想,巴黎最最令人回味的,恐怕就在于她能使人产生一种亲近感:风光旖旎的塞纳河,留下人们散步的足迹;巍峨埃菲尔铁塔,令人看了何等振奋;堪称建筑精品的巴黎圣母院,即使不信教的人逗留一下,也会有圣洁的情感油然而生;卢浮宫的艺术珍宝使多少人流连忘返!至于街头随处可见的露天咖啡座,给这座城市增添了灵气。更重要的,是巴黎吸引了很多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到处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写出巨著〈百年孤独〉的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后来回忆说,他年轻时就在巴黎街头见到过海明威,并且朝他喊道:“嗨,大师!”

昔日被人议论纷纷的埃菲尔铁塔,而今已经成为巴黎的象征。你在城市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它是科技逐步发达的记录,又是一道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巴黎圣母院,最好一个人静静地走进去,慢慢地瞻仰一番,然后走出来,再细细品味它的建筑风格。老实说,在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和美国,我观赏过多种建筑风格的教堂,感觉与人最亲近的,还是巴黎圣母院。其中原因,或许并不因为雨果以她为名写过一部传世名著。

我从游船上拍摄的巴黎圣母院后部,巍峨,精美,气势不凡。

乘游船游览塞纳河两岸风光,是不错的选择。
不少中国人都谈到法国人比较傲慢,跟他说英语他装糊涂。这里可能有个小误解。法国人的英语确实很“烂”(至少,巴黎人说英语的水平不如北京人),他们对自己的法语又格外珍视,加上美国的强势文化入侵,使得自尊心很强的法国人对英语有一种抗拒感,有时即使听懂也装糊涂,或者要说又实在开不了口,于是给外人留下不好印象。
如果你与他用法语交谈,他的态度立马积极热情起来。这里面主要是民族自尊心的问题,并非对中国人傲慢。如果你先用简单的法语与他打招呼,然后再用英语提问,效果可能会好些。
加载中,请稍候......